首頁 要聞 綜合

空汙威脅 專家:外出戴口罩、兩族群建議待在家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受到偏東風影響,西半部垂直及水平擴散條件較差,污染物易累積,11日西半部地區空氣品質不佳,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達甚至達紅色警示,預計要在周四(13日)鋒面通過後才會有所改善。專家提醒,出門應戴口罩,氣喘、肺功能不好等兩族群,應盡量待在家。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資訊顯示,今(11日)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及金門為「橘色提醒」等級。中南部地區短時間可能達「紅色警示」等級。

天氣風險公司表示,11日幾乎整個西半部地區都發濃霧特報,同時伴隨空氣品質轉差,這都是在春季冷空氣過後回暖過程中很常發生的天氣情況,預估今晚到明天又會有起霧的現象,空氣品質也不理想,敏感族群應減少外出。

環境部說明,13日鋒面通過且逐漸轉為東北風,降雨洗除作用及擴散條件轉佳,空氣品質可望改善;不過南部地區位於下風處,空氣品質仍為橘色提醒等級。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志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空汙就是盡量待在家裡,並將窗戶關起來,打開空氣清淨機,若不得已要出門,則應配戴口罩,畢竟待在戶外,不只是空氣汙染,還有汽車廢氣等空氣汙染。

陳志毅表示,正常人的呼吸道很好,大多不受影響,但若是有氣喘、肺功能不好等族群,呼吸狀況就會更不好,像是增加氣喘發作、肺氣腫機率,若不重視,缺氧恐增心臟、血管壓力,長期會導致心血管受損。

陳志毅建議,避免刺激性飲食,但這仍屬於短期性空污,短暫接觸仍無虞;若長期接觸空汙,則會增加肺氣腫、肺纖維化等慢性病增加機率。

至於待在空汙環境,是否等同於吸毒氣?陳志毅表示,仍視髒空氣成分而定,空氣汙染最怕混有化學物質,像是煤炭燃燒、汽機車排氣等,當中含有更多的致癌、治病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