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健(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
日本由大型購物中心、商店街、超商聯合發起的民間NPO團體,主要結合交通機構及政府農林水產商,針對1947年~1949年出生、約800萬的高齡老人(稱為團塊世代),進行購物的革命性改變。
自2011年開始,日本各地用3年計畫,擬訂針對高齡人口的龐大商機,政府積極調整商品流通到高齡者手上的機制,首先包括食用品、日用品、藥品及戒護工具,如:醫療床、輪椅、眼鏡、紙尿褲等針對老年人的用品,在陳列、標籤、包裝上皆以老人們方便購物為主。
除此,在環境上為配合行動便利,考慮體能的負荷來設計改善扶手、休憩椅的設置、洗手間等。在該計畫當中,行動不便者,還可以享有宅配服務。
一般情況在都會區,商家密集且交通連結問題不大,而窮鄉僻壤的過疏地帶,遂會形成「購物弱勢」,或成為「購物難民」,在日本全國大約有910萬人,即便在東京都、大阪府附近也有近50萬人左右。這些高齡者在需求上和都會人不分軒輊,同樣需要受到照顧。
NPO團體聯合社福機構,以定時定點的配達方式進行服務,在人員派遣上,由於少子化的影響,該計畫以次高齡之人口組成「國家經濟產業省」,自2010年開始支援上述「購物難民」,初步服務約600萬人。
除了購物支援外,高齡人口最需要的是照護支援,自2007年始,日本各市、村、町開始設有地域支援事業,項目包括「訪問照護」、「復健照護」、「短期入宅生活照護」、「特別養護」、「療養照護」等各種類別。
在世界上,日本是唯一一個老年人口突破20%的國家,近20年來由於高齡者急增、少子化的雙重打擊,社會上的老人們在貧病交錯下人人自危,眼看此現象加劇,前首相麻生太郎口出驚人之語:「日本老人該死。」此話雖不當,但也反應了老年人吃垮日本經濟的現象。
為此,戰前出身的老人們,如:石原慎太郎呼籲,年齡不是問題,鼓勵日本銀髮族再度投入社會,並組成「銀髮志工群」,以昭和時代所向無敵的經濟經驗,再度塑造強而有力的日本。綜觀日本社會制度的變遷,將來必然會成為台灣10年後的借鏡,我們要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