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中醫論針眼 與脾熱脾虛有關

針眼的針法有兩種,一種是針刺法,另一種是針挑法。(Fotolia)
針眼的針法有兩種,一種是針刺法,另一種是針挑法。(Fotolia)

文/李俊德 中醫師
針眼的病名來自<<諸病源候論>>指眼瞼生小癤腫。在中醫眼科五輪中屬於肉輪,肉應於脾,所以屬於脾土的疾病。

針眼屬於常見的疾病,青少年容易發生,另外在素體虛弱,或有近視、遠視者,及衛生習慣不良者也容易發生。青少年陽氣旺盛,容易發生脾熱,眼瞼容易表現出熱證。而素體虛弱的屬脾虛,脾虛則肉輪抵禦力量弱,容易發生感染。

中醫治針眼,有中藥、針灸及外治法:

病的初期

症狀:

眼瞼部有微紅、腫、癢、痛,或伴有發燒、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舌苔薄白,脈浮數。

上述症狀在中醫的辨證下,認為屬風熱表證。

治療:

可用疏風清熱的中藥,以銀翹散加減。方中有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牛蒡子、淡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竹葉、蘆根及甘草。如果紅腫較嚴重可加黃蓮及黃芩加強清熱。

病情加重發展

症狀: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合併口渴,便祕,尿黃赤,苔黃脈數。

上述症狀在中醫辨證屬脾胃蘊熱。

治療:

使用清熱瀉火解毒的中藥,可用瀉黃散及清胃散加減。方中有石膏、黃連、栀子、防風、生地、丹皮、藿香、當歸、升麻,便祕加大黃、芒硝,口渴者,加天花粉。

針眼反覆發作

症狀:一般症狀不嚴重。

中醫辨證屬於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脾胃伏熱型。

治療:

如果反覆發作但症狀不嚴重,表現為熱證,可用清脾散加減,方中有石膏、栀子、黃芩、防風、薄荷、升麻、赤芍、枳殼、陳皮、甘草及藿香。

如果表現是脾胃虛弱,如少氣懶言,四肢困倦,易腹瀉、腹脹,可使用四君子湯加味,方中有人參、白术、茯苓、甘草,酌加當歸、白芍、山楂、神麴及麥芽,再配銀花、桔梗及連翹等解毒排膿的藥物。

 

針眼針灸與外治法

針眼的外治法,未釀膿者,在患處周圍使用濕熱敷。已成膿者,就用切開排膿法。

針眼的針法有兩種,一種是針刺法,常用穴:攢竹、絲竹空、瞳子髎、四白、魚腰等穴。另一種是針挑法,在背部肺俞或膏肓俞穴位附近皮膚面,找出紅點一個或數個,消毒後用毫針挑破,擠出黏液或血水。

飲食宜忌

麥粒腫屬脾土熱邪,所以燥熱性或者傷脾土的食物禁吃,故不宜多吃油膩、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各種動物脂肪、內臟、羊肉及生冷菜等。患者宜多食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蔬菜和植物花,如草頭、蓬蒿、萵苣菜、芹菜、菊花及玫瑰花等。對於素體脾胃虛弱者,應多食有健脾功能或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