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保險專輯】公勝保經 無限用心

商業火險―構築火災風險防護網

(合成圖片)
(合成圖片)

文/高雅潔
工廠、店鋪、企業大樓遭逢祝融大火,不僅波及人身安全,財物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如何為企業規劃商業火險及附加險,萬一不幸發生火災時,能夠透過保險這道防護網來彌補損失,成了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一環。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年全年,火災發生次數共1,574次,死亡人數142人,受傷人數286人,估計火災財物損失為6.9億元,突顯火災發生之頻繁,需要民眾和企業共同關注,檢視火災保險的重要性。

據統計,2010年產險公司簽發的近300萬張保單,當中住宅火險占了88%,商業性質的火險只占12%,同年,台塑麥寮六輕18天內發生的兩場大火,台塑如此大型企業尚發生嚴重工安事件,令許多中小型和微型企業心生警惕。2011年產險業共簽發火險保單316.8萬張,其中商業火險70.4萬張,比例升至22.2%。

儘管近年來企業風險管理意識逐漸抬升,但是住宅火險和商業火險的投保比例依然懸殊,公勝保經台中業務中心主管兼產險總監李俊德表示,住宅火險投保比例高,來自於民眾購屋向銀行辦理貸款時,銀行要求民眾必須投保火險,許多民眾在此情況下投保住宅火險,但扣除此因素,民眾自行購買火險的比例仍偏低。

至於商業火險投保率低,李俊德認為,這反映中小企業經營過程中風險意識還不足,一般投保商業火險的企業,通常是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具有一定的風險管理意識,或是辦公室、工廠附近屬於高風險性行業,例如一般五金加工廠旁緊鄰著烤漆廠,由於烤漆具有揮發性,容易因爆炸而延燒,一些工廠擔心被鄰近高風險產業波及,主動投保商業火險。

李俊德說,一般人誤以為商業火險費率高,其實不會,以不具危險性的工廠來說,100萬的保額,一年大約只需繳納1千多元的保費,卻可以在意外發生時獲得保障。部分企業還會加保營業中斷險,當意外發生時,針對營業中斷造成的出貨中斷及員工薪資等固定成本,可以透過附加險補償,在意外發生時將風險降到最低。

商業火險常見問題Q&A

時序即將步入秋冬,天乾物燥,容易造成祝融肆虐,火災風險管理更是許多企業主的重要課題。本週「保險專題」訪問到公勝保經經理張國鼎,聚焦商業火災保險,為店鋪、商家、辦公室、工廠彙整常見的火險問題和回答。

張國鼎建議,企業都能重視「風險長」一職的設置,透過專人管理,風險管理的細膩度將會更加周延。「畢竟意外發生時,保險理賠上的糾紛,通常都是在平時容易忽略的『細節』中。」以下是專訪問答摘要。

Q:住宅火險和商業火險的不同?空間商業用途可投保住宅火險嗎?

在地政上有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使用分區,但是住宅火險和商業火險的投保依據,是和建築物當下用途有關,如果是商業性用途,就必須投保商業火險。如果投保錯誤的話,保險公司可以依契約不賠付,提醒民眾不要因為費率便宜,心存僥倖,而因小失大。

住宅和商業火險最大不同處在於投保範圍不同,住宅火險承保範圍有六項:火災、閃電雷擊、爆炸、航空器墜落、機動車輛碰撞、意外事故所致之煙燻。商業火險則是火災、爆炸引起之火災、閃電雷擊三項危險事故所引發的損失。

住宅火險原始的設計理念是範圍盡可能廣泛,主要是一般民眾對保險專業知識較為欠缺,但商業火險設計的角度,考量一般法人專業知識高於普通民眾,且法人營業樣態較為多元,因此,商業火險具體承保範圍只有三項,其他二十多項的附加險,可根據企業需求附加。

Q:商業火險常見的附加險有哪些?

1.地震險:九二一地震後,住宅火險中強制加入地震險,但是商業火險必須另外加保。並非一般企業都需要加保地震險,以製造業、高科技業來說,一般都會加保,因為高科技晶圓廠遭逢地震不用幾分鐘,損失都在千萬以上。

2.颱風洪水險:小林村事件後,極端氣候對於台灣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不論是都市或山區,過去不淹水的地方只要急降雨就相當嚴重,極端氣候帶來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因此建議一般企業都可加保颱風洪水險。要特別提醒的是,颱風險平時就得加保,若遇到颱風警報發布了,才要投保,一般保險公司是不予受理的。

3.營業中斷險:一般大型工廠如晶圓廠一定會加保,因為營業中斷對大型企業造成的損失太大,但是一般中小企業或是店鋪,通常復原時間比較快,加保的需求也就不明顯。

4.第三人意外責任保險:商業火險通常可附加第三人意外責任險,主因火災可能波及他人,現代人求償意識較高,店家若加保第三人意外責任保險,除了保障店鋪財產外,也可保障他人的生命財產,因此一般建議附加。

Q:全台灣有20萬家批發零售、餐飲小吃店,投保商業火險的比例為何?

一般商店、小吃店對於商業火災保險的知識比較缺乏,投保率偏低。餐飲業或八大行業,可能基於地方自治法的規定,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有些頂多附加食物中毒保險。

但都市裡的商家、店鋪非常密集,即使自家賣的商品不容易引發火災,也可能受到隔壁商家波及,發生事故的商家可能因為沒有投保火險,連復建、復原都有問題,更沒能力賠償受波及的商家,也突顯店鋪投保商業火險的重要。

Q:投保商業火險常見的問題?

商業火險最常見的就是中途斷保。投保人身保險一般是長年期,但財產保險多是一年約或短年期,最怕就是業主基於節約成本或是投機心理,在保了一兩年後不續保、斷保的情形非常多,許多人斷保後,發生火警事故,得不到任何理賠,因小失大、悔不當初。

另一個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投保金額與標的價值問題。一般買房購屋都有辦理貸款,貸款銀行會要求投保火險,但由於貸款額度包含建築物和土地,但保險金額是依照建築物實際價值(重置成本扣掉折舊)理賠,若火險保額高於實際價值,則形成保費浪費,若火險保額低於實際價值,萬一火災發生時,只能採取比例理賠,無法全額賠付,很容易發生理賠糾紛。

Q:投保商業火險,是否以辦公室的性質最為單純,費率接近住宅火險?

相較於店鋪和餐飲業,辦公室的用途是比較單純,投保費率也會偏低,但未必皆是如此。原因是辦公大樓的使用相當多元,有些樓下有餐廳、早餐店,樓上還有卡拉OK。一般建築物的管路間相互連通,有時明明辦公室使用性質風險低,但因樓下有卡拉OK,以至於要繳的保費跟樓下卡拉OK一樣。

一般商業火險詢價時,保險公司會配人員前往查勘,包括大樓的機房、蓄水池、電梯、樓梯間、管路間、灑水設備,辦公室室內的隔間設備、使用板材都是查勘的重點。

火災發生前後注意事項:

火災一發生,優先保留現場,盡速聯繫保險公司進入鑑定以及錄影、拍照。切勿快速清理、破壞現場,造成損失難以正確估計,許多理賠爭議常因此發生。平時企業內部就應重視「風險長」的設置,或可由廠務、總務或人資主管兼任,透過專人負責可以增加風險管理的細膩度,平時和保險公司做好細節上的溝通。「許多保險理賠上的糾紛,都在保單『細節』的溝通中。」

全球動盪 企業加重風險管理

從台灣的企業規模來論,97%都屬於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特色就是產、銷、人、發、財等企業機能分工不清,因為中小企業主大多是技術或業務出身,所以大多沒有足夠專業知識在創業伊始,即建構好全面性的企業機能分工體系,故內部相互兼職或俗稱「校長兼撞鐘」的情況所在多有,因此各項企業機能皆難以做到最完善的發揮,當然這也包括需要跨部門的風險管理在內。

恐怖攻擊、企業醜聞、極端氣候、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等,震撼全球的新聞事件,已經造成企業風險管理實務的改變,今日的企業主管必須更積極主動地處理危及企業經營的不確定因素。良好的風險管理,應由企業自發性的推廣,並符合全球經濟發展潮流的趨勢,其追求的目標更需涵蓋人員安全(不只是員工)、財產保護及營運持續,進而提升企業形象與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傳統上,大多數企業都認為,風險管理是一個具體而獨立的活動,例如保險或匯率風險管理。但新興的管理方法是要求企業的各階層管理人員和員工時時刻刻都要關注風險管理並保持敏銳,過去分散至各部門或職位的管理模式,要改成整體的管理模式,將經理人認為有必要時才進行的非連續性管理模式,改成時刻都要進行的連續性管理模式,小範圍局部性的管理模式,要改成全方位的管理模式。

企業進行投資、追求成長及獲利的同時,亦面臨種種可能蒙受損失的潛在風險,因此企業除將有限資源傾注於成長與發展外,如何以最低成本將企業風險降至最低,更是一重要挑戰。從保險的角度來看,風險可以分成四類,(1)財產損失的風險,與財產保險有關;(2)淨利損失風險,與營業中斷保險有關;(3)責任損失保險,與責任保險有關;(4)人身損失風險,與人身保險有關。

以上4種風險還必須與產銷人發財資等企業機能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因此企業風險管理將是極為專業的一項職能,大企業必須設立「風險長」,中小企業也必須有兼任此職務之安排,甚或尋求專業企管顧問業者之協助,使企業獲得在全新經濟體系下的存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