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詩中有涼夏

文/西如
炎熱夏天,筆者常坐於斗室讀詩,忘卻暑熱,蓋因詩中有涼夏,不覺炎熱也。

讀詩消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消暑〉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詩人面對暑熱,獨坐庭院,心安神寧,涼從靜中生。

讀陸游的「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彷彿也走出婆娑飄拂的椰林,徜徉於詩情畫意之中。

美的詩篇可陶冶情操,淨化心靈,使人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你看柳宗元的〈江雪〉:「千江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一個既有鳥又無島,既有人又無人的廣闊空間,又是一個典型的由內心體驗而產生的幻覺時空。讀詩猶入「無我」之禪境,心靈與宇宙融合在一起,天人合一。那蘊意深刻之詩中禪畫,使人超凡入聖、蕩盡紅塵中的七情六慾一切煩惱,使我們進入一個幽深靜謐的世界:「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罄音。」沐浴在妙不可言的環境裡,身與物化,煩暑何來?

蘇東坡的〈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美妙動聽的音樂來自琴絃,還是手指?筆者認為是來自演奏者的心。手指撫琴,音在絃外。讀詩消暑不也是如此嗎?詩本身是不會生風除熱的,但一首佳作可令人沉溺其中,忘卻「我」的存在。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詩中有涼夏,不也是「境由心生」嗎?◇

西如
民國14年生於湖南,湖南大學三年級肄業,嗣後因戰亂隨軍轉進台灣,並再進修至政戰學校反情報高級班畢業。曾任連、營長、輔導長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