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元宵戲說

  (Fotolia)
(Fotolia)

文/西如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晚上稱「元宵」也稱「元夜」。自李唐以來,就有觀燈的習俗,所以美其名曰「燈節」。宋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夜後……奇術異能,歌舞百戲。」明清兩代杭州等地稱它為「上燈圓仔」。

孔尚任曾作《竹枝詞》:「紫雲茶社斟甘露,八寶元宵效內做。今日攜錢忍饑歸,便門不及前門路。」由此可見元宵盛況。那麼元宵吃湯圓又怎麼成為元宵節的食品呢?民間就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漢武帝時,有個叫元宵的宮女,因思念家中親人欲尋死路,被東方朔救下並答應設法與家人團聚。東方朔是漢帝大臣,足智多謀,風趣清稽。他化裝成算卦先生在街上神祕地告訴人們:「正月十五日將天降大災。」一時間滿城風雨。此話傳到漢武帝耳裡,他嚇壞了!

東方朔從容地上前獻計說:「火神愛吃湯圓,而宮中元宵姑娘做得最好,趕緊下旨讓元宵姑娘出宮教百姓趕製湯圓,供奉火神娘娘,然後令全城在正月十五日晚上掛燈燃火,好瞞過玉帝。」漢武帝依言而行,下令每年十五日要做湯圓、放燈火慶祝。人們為紀念湯圓做得好的元宵姑娘,就改「湯圓」為「元宵」。◇

西如
民國14年生於湖南,湖南大學三年級肄業,嗣後因戰亂隨軍轉進台灣,並再進修至政戰學校反情報高級班畢業。曾任連、營長、輔導長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