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幾天後有一老者拿著一本書向他請教,他竟一個字也不認識。遂將對聯改成: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文學家、畫家之鄭板橋,在自己書齋裡有一幅幽默對聯:
「咬成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飢;培養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咬」字生動地說出了自己讀書心得,直字對兒孫深有厚望。
孫中山先生曾手書一聯云:
「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一副聯語,兩用典故:出句寫志向,對句寫讀書。
20世紀30年代《大公報》年輕編輯王芸生,他用三年時間,寫了一部二百萬字巨著《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有人問他成功的祕訣,他寫了一副對聯,勗勉後人多讀書:
「有關國家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
這副對聯淺明親切,言簡易賅,語重心長,振聾啟瞶,對今天青年,有著深遠影響。
寫到這裡,筆者感慨萬千,特撰七言律詩一首云:
年近九旬仍不休,筆耕不輟上書樓。
一生走遍天涯路,百載年華不白流;
寫盡一身千滴血,遺留千古萬言謳;
桑榆未晚身猶健,五本春秋後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