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為何貧血?

貧血(123RF)
貧血(123RF)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貧血就是紅血球的總量不夠了。男性的紅血球總量大約是32c.c./公斤,女性約25 c.c./公斤。居住地海拔超過2,500公尺紅血球總量會增加,低於這個高度,增加不明顯。 

正常值 

男性正常血紅素濃度在13.8公克/100c.c.以上,女性在12公克/100c.c.以上,人在脫水或是腹瀉、嘔吐嚴重時,血紅素濃度會上升,但總體血紅素總量不變。人在大量失血的時候,血紅素濃度沒有辦法馬上反映出失血狀況,所以常常會造成誤判,要十分小心。 

貧血的原因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如1. 營養缺乏,如維他命B12缺乏,葉酸缺乏,缺鐵;2. 造血的骨髓受傷,如受到放射性傷害;3. 吃到抑制骨髓的藥物;4. 因癌症或是骨髓纖維化,骨髓移植;5. 先天性遺傳缺陷;6. 荷爾蒙不足,如甲狀腺低下,腦下垂體低下、腎臟衰竭;7. 不明原因的嚴重貧血。 

溶血會造成貧血,如不正常的紅血球、蠶豆症、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紅斑性狼瘡,還有如瞬間被灌太多水、蛇毒叮咬、瘧疾、敗血症、淋巴癌、脾臟腫大、錯誤的輸血等等。 

出血也會造成貧血,這有急性大出血,如肝臟破裂、子宮外孕輸卵管破裂等,還有慢性出血,如胃潰瘍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大腸癌出血等。 

出血的成因 

出血有可能流到身體內,也可能流出身體外,大部分是流到體外,如腸胃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住院病患不斷地做檢查,也可能流失不少血,一週失血可能多達200~400c.c.。失血若流到體內,紅血球可以代謝再合成血紅素。當瞬間失血過多,血漿不會馬上補回,抽血顯示正常,是常見的現象,失血500c.c.就可能產生姿勢性低血壓或休克的症狀。 

當身體還不錯,營養足夠,失血後的恢復也是很快的,一週血紅素就可以上升1公克/100c.c.。當失血是長期且慢性的,貧血會越來越明顯,身體儲鐵量也會越來越少,骨髓中的血鐵素(Hemosiderin)也會越來越少,缺鐵性貧血出現,當血紅素低於8公克/100c.c.時,就屬於嚴重貧血。 

測量糞便中的潛血是測知腸胃道有無出血的好辦法,但是每天失血低於4c.c.時可能測不出來。 

阿斯匹靈與非類固醇性消炎藥是造成腸胃道出血的常見原因,如果長期吃,有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 

月經血量過多,雖然很少造成大出血,但長期慢性的失血過多仍會有缺鐵性貧血。 

診斷方式 

診斷上最好還是先了解自己有那些病史,可能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貧血,最後才去抽血,看看貧血已經到哪一階段了。 

現在抽血檢查十分方便,只要做全血檢查,各種各樣的血液結果都可呈現,最簡單的還是看血紅素濃度,女性最好大於12公克/100c.c.,男性最好大於13.8公克/100c.c.。 

貧血的症狀 

貧血的人容易喘、心悸與疲倦,臉色蒼白,有的是臉色萎黃,看起來好像是黃疸,但實際上是貧血;頭一低下去,再抬起來,就感到眩暈,或是蹲下去,再站起來,就感到眩暈,實際是一種姿勢性低血壓的表現,也是貧血造成。長期溶血的人常常沒有症狀,但有可能產生肝內結石,出現腹痛與黃疸。 

貧血的處理 

對部分的人,如孕婦,服用鐵劑對預防貧血是有好處的,但貧血還沒找出原因就一直使用鐵劑是不適當的,應找出原因,糾正問題,才是治療貧血的正確方法。輸血可以矯正貧血,但對於沒有症狀,血紅素尚高於8公克/100c.c.的,不要輸血。 

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簡稱EPO)是一種糖蛋白荷爾蒙,促進骨髓生成紅血球,但不隨便使用,只用在嚴重貧血的患者身上,如洗腎與慢性腎衰竭的病人。 

貧血是血液疾病最常見的一種,影響了全世界1/4的人口,約十億人患缺鐵性貧血,女性比男性容易患病,孩童、孕婦以及年長者也較容易患病。貧血讓人工作能力降低,甚至失去工作能力,增加照護成本,是需要提防的疾病。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除矯正出血問題之外,最主要是將血補回來。治療分三個層次,一是補氣補脾胃,因脾為後天之本,脾胃強健則氣血充足,血液自生,常用藥物有如人參、白朮、山藥、砂仁等等;第二個層次是補血,就是補脾胃太慢時,直接補血,常用藥物有如當歸、熟地、川芎、雞血藤等;第三個層次就是補腎,因為精血相生,補腎即補精,補精即補血,因此補腎即可拉高血紅素,常用藥物有如鹿茸、枸杞、杜仲、沙苑子等等。 

〈歸脾湯〉介紹 

〈歸脾湯〉益氣補血,是臨床常用補血方劑。方劑出自《濟生方》,是宋代名醫嚴用和的著作。嚴用和是一位求是務實的醫學家,一生行醫50多年,非常注重實踐,講求實效,〈歸脾湯〉就是流傳極為廣泛的方劑。方中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補脾,健運後天,當歸、棗仁、桂圓肉、遠志補血養心安神,木香醒脾,生薑開胃,大棗和胃,共奏氣血雙補、心脾同治,達到治療貧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