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血液灌流量降低有幾個原因,一是全身血液循環不好,如血壓太低,血管狹窄,血塊阻塞,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缺血性結腸炎竟然完全找不到原因。
臨床上有些徵兆可診斷缺血性結腸炎,在大腸鏡的檢查下,或是乙狀結腸鏡的檢查下,可看到病灶部位。缺血性結腸炎的嚴重度每個人相差很多,大部分的病患只要打打點滴,休息一陣子就好了,但是有些就非常嚴重,產生敗血症,甚至死亡。
輕度到中度的缺血性結腸炎可以打點滴,給予止痛劑,不進食,讓腸子休息,直到症狀緩解。嚴重的缺血性結腸炎,產生敗血症、腸子壞死、腸穿孔,則需要積極的治療,如手術、加護病房照護。大部分的情況可以安然度過,有些會有長期的併發症產生,如腸道狹窄、慢性結腸炎等。
缺血性結腸炎症狀
在急性期,有嚴重腹痛、血便,大部分人經歷缺血性結腸炎都可安然度過這一階段。
若腸子繼續缺血,腹痛就會更加嚴重,腹部的觸痛感會更明顯,腸子蠕動減弱,腸子脹氣,聽不到腸蠕動聲音。
若腸子繼續缺血,則腸子開始腫脹,產生休克與代謝性酸中毒,脫水,血壓降低,心跳加快,意識不清,在此階段已非常危急,需要在加護病房看護。
腸子缺血的狀況不同,症狀也就不同。缺血性結腸炎的最初最常見徵兆就是腹痛與便血,再來是腹瀉、發燒等。
腸子缺血的產生
正常情況下,大腸接受心臟輸出血液的10~ 35%,如果血液灌流大腸的量降低50%以上,就會產生缺血性結腸炎。灌流大腸的動脈十分敏感,很容易就產生血管收縮,在壓力大的情況下,血壓低的時候,或使用藥物,如麥角胺(ergotamine)、古柯鹼(cocaine)、升壓藥等,血管收縮,有可能引發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結腸炎診斷
缺血性結腸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痛與便血,但還要與其他疾病鑑別,如感染、潰瘍性結腸炎、憩室炎、大腸癌等等。
若一直不確定是不是缺血性結腸炎,可做大腸鏡與直腸鏡、乙狀結腸鏡等,因為若是缺血性結腸炎,可看到特殊的外觀,可做比較明確的診斷。
治療
缺血性結腸炎的治療就是打點滴,矯正脫水的狀況,不要吃任何東西,讓腸道休息,可以給予氧氣,讓血中的含氧量增加,如果有腸阻塞,要放鼻胃管引流。
嚴重的要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果白血球越來越高,發燒持續,肚子痛越來越嚴重,便血量增多,此時就需緊急開刀,將缺血部分腸子切除。
長期併發症
約有五分之一的缺血性結腸炎患者會產生慢性缺血性結腸炎,就是反覆的感染、便血、腹痛與體重減輕,治療方式就是將缺血部分腸子切除。
改善血液循環
中藥有許多活血化瘀藥,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如當歸、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等等,而且有許多流傳久遠的活血化瘀方劑,如清代大醫家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身痛逐瘀湯〉等等,對於血液循環不好所造成的缺血性結腸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