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二元思考方式是面對眼前的問題,便快速的找尋原因,也經常在面臨衝突抉擇的選擇,只使用二選一的方法,採取的是拒斥不同立場陣營的觀念,選用自己熟悉或者是自己認為唯一正確的答案與方法,但在二元對立的思考方法脈絡下,形成了讓兩陣營進行「對壘」的狀態。對壘只會形成雙方立場的孤立化,更容易造成極化對方立場,已增加己方表面立場的合理性,而彼此再進行二元思考對決時,雙方常會誇大己方與對方不同,並且扭曲對方的意思,各自形成極端的論述,以企求否認對方的立場的效果。結果雙方更不容易接納對方或修正己方的立場。這樣的情況往往只有形成雙方立場更為敵立,彼此不斷進行標籤化的傷害,而未將問題做一真正的解決。
影響更深遠的是,二元對立的思考法也會限制了我們平日思考問題的視野與習慣,忽略了許多社會議題不能使用二元對立思考,二元對立思考法阻礙了知識的流動變化性,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思考方法讓我們原先開放的心靈變成狹隘與固化。
筆者也正在思考,是否有新的思考方法出現的可能性?面對所謂容易陷入二元對立思考的社會議題時,如何不把兩陣營可能互相衝突的選項,化約的看成兩個不相關的概念直接分開?如何去找尋兩陣營互相依存關係,以及為影響人類死刑存廢問題,找尋所有可能的原因與互動影響?不停留於贊成A(倡導廢死)的部分思考立場的存在,就等於否定B(堅持死刑)部分思考立場的方法使用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可以嘗試思考的是,也有可能是兩種方法混合而成一種新方法出來。
最後,人類死刑存廢涉及許多複雜的議題,需先進行多方思辯。然而在進行議題倡導、對話、協商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原先習慣的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所造成的傷害是可以避免的。台灣輿論常流於一發生社會事件,便廉價地將問題放在死刑制度,讓倡導廢死與堅持死刑的兩陣營彼此傷害衝突,但卻從未真正思考發生此社會事件背後的問題根源所在?除了二元對立的思考外,真的沒有開放另一種思考的可能性的空間嗎?這些都是很值得台灣社會大眾探究與反思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