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a跟Cola成就了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是19世紀末美國藥師約翰‧彭伯頓(John Pemberton)所調配出的一劑感冒止痛藥,其主要成分為Coca跟Cola。可口可樂的誕生,打敗了美國二大飲料──沙士和薑汁汽水。
Coca是什麼?其實,Coca(古柯葉)是古柯鹼的原料,在中美洲是一種很普遍被使用來緩解疼痛的草藥,如頭痛或不舒服時,只要將古柯葉放入口中反覆嚼食,疼痛就能獲得緩解。
Cola又是什麼?它就是可樂果。在西非可樂果就和古柯葉一樣,都是被普遍用來作為止痛的植物,這其實也和太平洋島嶼居民嚼食檳榔有異曲同工之妙。
Coca-Cola既然都是具有麻醉功效,又如何能成為普羅大眾的飲料來飲用?可樂公司為了避免引發癌症的食品安全問題,也為了降低成本,現在市面上的可口可樂早已不含這兩種成分了,而是改用別的原料代替藥草中的咖啡因。
可樂果的藥用效果
可樂果的果莢大約5厘米長,果莢裏長有大塊的果肉很像栗子,顏色淺紅色或白色。可樂果是西非的原生物種,當地人長期以來習慣於直接口嚼可樂果來提神。可樂果的提神成分有咖啡因和可可鹼,可樂果還含有可樂果甘,據說有刺激心臟搏動的作用。
可樂果有著比咖啡、可可、茶等更強的效用,它可以造成強烈的欣快感,令中央神經系統及心臟興奮,吃下可樂果後會提升體溫、血壓及呼吸率,效果可以長達6小時。
可樂果還可以治療百日咳及哮喘,所含的咖啡因可以作為支氣管擴張藥,來擴張氣管吸入空氣。
可樂果開始受到歐美的青睞
直到十五世紀,歐洲人才知道可樂果樹這種植物的存在,在當時10支可樂果就能夠當貢品進貢給國王,可見其價值非同一般。因此,歐洲人很快意識到了可樂果的重要性。19世紀末,歐洲和美國已經大量的進口可樂果。
這些可樂果多數被用來製造補品,如「急行軍(Forced March)」藥片,內含可樂果和古柯樹葉的混合有效成分。這種藥片可以緩解飢餓感,增強身體耐力。當需要承受持續性精神或身體壓力時,每一小時可服用一粒。
法國生產的一種藥酒──「馬里亞尼葡萄酒(Vin Mariani)」,將古柯葉提取液和紅葡萄酒混合製成了這種藥酒,非常受歡迎。據說,教宗利奧八世(Pope Leo XIII)還曾經上過這款酒的海報,維多利亞女王、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也都是這款藥酒的愛好者。
可口可樂的出現,適逢美國政府禁止在酒類產品中添加可卡因後,「可樂」這種混合了可樂果提取液的蘇打水,也就成為新寵兒,改寫了世界飲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