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動向》雜誌今年2月號披露,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跌穿了三兆大關。2016年,中國大陸的資金流出顯著加快,以至於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質問:「央行、銀監會、外匯管理局是否處於失控臨界點?」
報導稱,今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後,李克強立刻召集了央行、銀監會、外匯管理局、國資委、海關、監察部、審計署和公安部的負責人開會解決「資本走資」的問題。
這是自一月中以來第二次召開有關主題會議。與第一次會議有所不同的是,這次公安部也參加了會議。
據稱,經審核,國務院確認的近幾年資本流出、流入、淨流出狀況顯示:2015年的資本流出為5.15千億(美元,下同),流入2.25千億,淨流出2.9千億;2016年走資則高達8,000億美元,按1美元兌6.82人民幣換算,為5萬4,056億人民幣。
李克強在會議上指稱:違規違法的走資渠道和形式數年沒有什麼變化,並不是遇到什麼新問題,新疑難雜症。但多年來發文件、搞檢查、開會通報、總結檢查週而復始地搞,不但問題沒有解決,情況未見扭轉,非正常資本流出的問題還「日趨嚴峻」,而且已經影響到國家金融體制安全,「這個內鬼在央行、銀監委上層是沒有大爭議的。」
近幾年中國大陸的資本外逃現像愈演愈烈,早已成為北京當局的心腹大患。就在今年年初,中國大陸的地產、酒店、影業、娛樂及體育等多個產業領域出現對外投資急速增長。對外投資方式主要包括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引起中共外管局的關注。
為了阻截資本外流,北京當局在今年1月下旬推出9項措施來加強政府對資本的管制。
1月26,外管局發佈通知,推出了加強資本管制的9項措施。其中包括:擴大境內外匯貸款的結匯範圍,允許具貨物貿易出口背景的境內外匯貸款辦理結匯,但境內機構應以貨物出口的收匯資金償還,原則上不允許購匯償還。也就是說,當局變相收緊了境內機構購買外匯的限制。
香港01網今年1月17日報導稱,多項數字表明中國大陸的資金正加速流入香港,橫掃豪宅及簽下巨額保單。
報導稱,據中共已公佈的官方數字,單是去年前3個季度大陸人,在香港投資豪宅及購買保險的金額就至少有666億港元。
報導表示,儘管人民銀行、外管局、公安部等多方聯袂加強監控跨境人民幣交易情況,並透過官方媒體撰文安撫大陸民間情緒,但大量熱錢從大陸流入香港的勢頭依然不改。
為此,中國外匯管理局加大了監管力度,要求大陸居民在透過櫃檯、自助購匯機或手機銀行購匯時,都必須填寫《個人購匯申請書》,並規定購匯用途不得用於在境外買樓、投資股票、購買人壽保險或投資性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報導引述業內專家稱,這些措施將有效削減來港資金約2成至3成。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轉而出現了多種「螞蟻搬家」式的走資方式,透過地下錢莊在內等多個渠道把資金分批搬出中國大陸。
(轉自 新唐人電視台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