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顏瓶並沒有因此專賣羊羹,而是接觸到當時非常興盛的日本文化,對於製作糕餅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因此,到了第二代傳人顏樹木,就有了去日本學習糕餅手藝的規劃,他不但親赴日本,在專門製造日本皇室御用糕點商社中學藝,由國寶級大師「板垣正二」親自指導,學成後回台中創立「顏新發食品廠」,不久更當選了2屆台中市議員,顏榮慶說,「鳳梨酥就是在祖父當選議員這段時間大量製作出來的,鳳梨酥的發明人就是顏新發餅鋪第二代傳人顏樹木。」
在1950年代,顏樹木把他擅長製作的鳳梨大餅改變成精巧可愛的小糕點,內餡還是傳統的鳳梨冬瓜醬,但外皮則是他在日本學到的丹麥餅乾素材,也就是鳳梨餅的外皮變硬也變了形,成了金黃外皮、黃澄內餡的小方磚。顏榮慶說,鳳梨酥就是在那時漸漸風行起來,成了糕點界流行的時尚產品。
然而這項創意小甜點並沒有為顏家帶來意氣風發的極盛時代,反而讓顏新發餅鋪從台中的金店門市中消失,顏榮慶指出,現在台中唯一沒有自己店面的百年糕餅鋪就是顏新發,因為祖父顏樹木在台中的大筆投資並不順遂,開設的戲院還算有賺錢,但是歐式餐廳、青年旅館在那個時代可能太超前,獲利不大。在他父親顏景修接手後,把店面轉手賣出,糕餅工廠因此遷移到市郊,只經營通路銷售。顏榮慶表示,其實有想要回到實體店面的經營方式,但他們欠缺管理的實務經驗,現在只做通路比較沒有壓力,客戶訂多少就做多少,如果在實體店面販售的話,每天賣不出去的糕餅要怎麼處理?他完全沒有概念。
新秀倍出 百年糕餅面臨挑戰
現在顏新發餅鋪的糕餅師傅已七十多歲,許多糕餅界的年輕師傅可能都是他的徒弟,顏榮慶認為,糕餅製作最難學習的是手感,也就是師傅對油的掌控,這完全憑藉多年的經驗,不是短時間學得到的。然而面對現在糕餅界新秀異軍突出,百年糕餅也是生存不易。像是鳳梨酥,代代相傳的口味就是添加冬瓜或蘿蔔去蜜煉的內餡,軟甜微酸的鳳梨餡,老一輩消費者都能接受,如今卻出現了新世代的土鳳梨酥,讓顏新發必須去調整原有的配方;太陽餅也是一樣,必須從原來的豬油餅變成奶油餅,百年餅鋪必須跟著潮流走,老師傅的百年承傳經驗一次次被考驗。
顏新發面對新世代嚴峻的考驗仍能屹立不搖,依靠的不只是手藝高超,顏榮慶指出,必須用家族的團結力量來撐持,顏家祖輩承傳下來的精神即是一種「團結」的生活習慣,全家人一定要一起吃飯,無論怎麼忙大家都要齊聚在餐桌前用餐,感情的連結才能凝聚家族的力量,用餐時彼此分享心得、激發靈感,是培養顏家勇往直前的最大力量,每當餅鋪忙不過來時,許多散居在外的親人都會主動回來幫忙,大家都在為餅鋪的生存努力不懈,顏新發才能百年長存,屹立在糕餅店林立的台中城。(二)150年林金生香 創新求蛻變
「金生香」創辦於清同治5年(1866年),擁有150年歷史的「金生香」位在台中最老的媽祖廟萬和宮旁,因為是林姓製餅傳人的後代,所以餅店加一個「林」成為現在的「林金生香」,但不直接與餅鋪連結,因為「香餅」並不是他們的產品,容易引起誤解,因此就一直以林金生香為店名。
最早期的「金生香」只是一家雜貨店,南來北往的客人在店裡購物消費,也在此預訂拜拜與結婚需要用到的糕餅,因此能接到很多訂單,以傳統的麵龜、壽桃、喜餅為主,這些糕餅當時家家其實都能自行製作,但是金生香第二代的「阿桃麵龜」卻特別有名氣,第五代傳人林玉凡表示,那時在地人都口耳相傳:「需要麵龜的時候,就去跟阿桃買就好啊,不必自己做啦!」,因為大家都知道阿桃做的麵龜細緻綿密,好過自家粗糙的口感。
林玉凡表示,金生香的麵龜製作的確是很費工,要長時間發酵,反覆揉製,即使外觀不如南屯市場裡販售的華麗膨大,但吃起來就是好吃,當時製作的麵龜不可能有添加物,包著紅豆餡或綠豆餡的麵龜因為水分含量多很容易發霉,不能在供桌上放很久,但是卻是安全的美味糕點。
靈魂人物 第三代傳人林阿嬤
麵龜阿桃之後的第三代傳人就是林玉凡的阿嬤,林玉凡說,「因為阿公很早過世,阿嬤獨力撐起林家糕餅事業的一片天!」,林玉凡認為,由女性主導的事業在當時其實生存不易,但是阿嬤的堅毅撐持,卻讓林金生香在糕餅業界屹立不搖。所以,現在林金生香的店門口放著一張林阿嬤的照片,就是因為很多客人來到店裡就是指名要找她,她就是林家糕餅的靈魂人物,客人看不到她就好像不是來到林金生香。
第四代傳人新創意 麻芛糕餅系列
到第四代傳人陳富美,林金生香的糕餅有了全新的變化,那就是研發了「麻芛太陽餅」,麻芛是南屯的特色美食,每到夏天南屯市場裡就會賣起翠綠黏稠的麻芛湯,麻芛來自日本時代在南屯大量種植的黃麻,當時是為了要製作麻繩,所以要讓黃麻長得高大剝取它的樹皮,林玉凡說,「其實麻芛在日本卻是被推崇的高營養食物,現在在日本超市都可以買得到!」只是不再是有苦味的黃麻,而是改良過的甜麻。
這種高營養的甜麻在台中生長得特別好,氣候溫暖雨水豐富的南屯則更適合,林玉凡說,「麻芛添加在甜味濃郁的糕餅裡其實很融合,既能激發麻芛的甘醇,又能把糕餅的甜味降低。」但是要加入糕餅,卻讓林金生香耗費了三年的時間,因為一切都得重來,不是加入糕餅中有一點麻芛風味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它的味道突顯出來,所以在「熟粉」的比例上要一再調整,除了乾燥的甜麻嫩葉外,還要把汁液加進去,這要反覆組合嘗試,才終於把麻芛太陽餅、麻芛狀元糕、松子酥研發出來。
第五代林玉凡 創造經營新模式
到了第五代的林玉凡,又有了新的轉變,那就是「研香所」的創立,這雖然只是一個糕餅下午茶的構想,卻是台灣味十足的下午茶,除了賣中式傳統糕餅,也賣西式戚風蛋糕;供應台灣烏龍、包種茶,也提供拿鐵咖啡。與其他甜點下午茶最大的不同,就在獨特的「麻芛」風味,麻芛戚風蛋糕、麻芛果凍、麻芛拿鐵、冰茶。
百年傳統糕餅與麻芛下午茶的結合,的確是創意無限,給人非常奇異的想像空間,從麵龜、壽桃、狀元糕的台灣早年歷史,走到現代咖啡、蛋糕的西式下午茶,見證了只有隨著時代腳步不斷調整步伐的傳統產業,才經得起千錘百鍊的試驗,才能百年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