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養與快樂指數之間有正連結的關係嗎?且讓數字說說話吧!聯合國發表《201
2017全球快樂指數排名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挪威 | 冰島 | 丹麥 | 瑞士 | 芬蘭 | 荷蘭 | 加拿大 | 新西蘭 | 澳洲 | 瑞典 |
美國康乃狄克州立大學從圖書館數量、報紙讀者群⋯⋯等5個向度,考查了各個國家的教育行為及配套資源,完成《世界最有文化素養的國家》調查報告,得到以下的調查結果:
2016世界最有文化素養國家排名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芬蘭 | 冰島 | 丹麥 | 瑞典 | 新西蘭 | 挪威 | 瑞士 | 拉脫維亞 | 德國 | 加拿大 |
芬蘭、冰島、丹麥、瑞典、新西蘭、挪威、瑞士、加拿大,在《全球快樂指數》《世界最有文化素養的國家》的調查中,都名列前十大,數字,似乎讓文化素養與快樂指數之間的緊密關係,不言而喻!反觀台灣,在全球文化導向的主流趨勢中,又面臨著什麼困境?
三C數據直線攀升 台灣該喜?該憂?
台灣手機用戶占總人口的73.4%,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創82%新高,96%的台灣人每天上網,在年輕族群中,普及率更達100%。
專家學者在「學習習慣」調查結果分析提到:「在超過某種程度之後,使用越多的電子媒體,孩子在情緒、課業成績、溝通與社交能力上的表現就越差。」
我們看到台灣三C使用的發展快速,但也看到台灣多數民眾生活幸福指數降低,包括人我關係,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逐漸疏離。整體社會層面,皆偏向負面發展,探究其原因,雖錯綜複雜,但物質環境的快速發展,造成精神道德層面的失衡,整體人文素養的流失,可能是關鍵因素之一。台灣該如何才能迎頭趕上先進國家的文化素養?
「素養」這件事 專家學者怎麼說?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博士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
●前英國教育部長David Blunkett 曾說: 「每當我們翻開書頁,就等於開啟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
●台灣國學大師馬叔禮說,人要做大事須有3個基本素養,「宇宙觀」、「歷史觀」和「人生觀」。
●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這些看不見,但力道十足的人文素養,台灣具足了多少呢?
文化素養必須天天積累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潘麗珠表示,真正的中華文化在台灣,因為歷史天命的安排,得到適當的保存,而中國經歷文革,存在文化斷層問題。因此,當中國經濟崛起時,也希望把一些文化話語權拿回,面對對岸強勢的壓力,台灣該如何因應?
文化的積累必須是天天涵養,才能根深柢固,創意,也由此而生。正是因為過去積累了足夠的文化能量,所以,台灣才能轉出底蘊十足的文創商機,聞名全球!
但這樣的優勢,在3C產品的強勢攻占之下,下一代的文化素養正快速流失,面對看似快速進步的物質環境及不斷挑戰的未來,如何保持台灣的文化優勢?如何幫助台灣的新世代,繼續涵養良好的人文素養?也正是《大紀元》努力的目標!
《大紀元》推動讀報素養 偏鄉天天有文化
因有企業及熱心公益人士長期支持及贊助,在全台各地都有學子得以接觸《大紀元時報》,筆者是雲林縣退休的國小校長,藉著6月感恩的季節,得便利條件協助《大紀元》至各校關心讀報教育成果,過程感受到師生濃濃的人文素養。
古坑國中設備組長十分感謝企業資源的挹注,她提到孩子特別用心,以最端正的文字分享讀報心得,校長更希望下學期全校班級都能持續推動《大紀元》讀報教育。
匯聚正道力量 遍地開花
愛閱讀的人,不斷的在文章中吸取正向能量,也在天天的蘊育中開啟人生智慧,凝聚的是「正向思維」的力量,並在往後的人生裡,勇敢迎戰挫折,承擔更多責任。
可以想見,當正道力量逐漸匯聚後,無論多遠的偏鄉,將因人文素養的共同提升,各地會有更多希望種子在學校、在家庭以及企業中茁壯成長,屆時人文素養的動能將衝破城鄉的藩籬,用文化的力量,齊心轉動台灣迎向世界!
【讀報心得分享:身後事】
台灣《大紀元時報》於今年4月7日刊載有關長榮集團張榮發先生「身後事」的報導,文中提到擁有世上再多的財富和權勢,最終都得放下,包括最珍貴的生命。但富二代為遺產分配傷了手足情、反目成仇。深入淺出的分析探討,啟發了元長國小學生蔡姵旬寫下閱讀心得,以下是她的心得分享。
人的一生就像在坐火車,到站時就必須離開,無法繼續停留在世間。有些人是買短途票,有些人則是長途票,任何人都無法加票,也無法退票,也無法帶走自己的行李。此時,就有分遺產的問題。
世上常常有貪婪的人類在爭吵遺產的分配問題,他們卻都沒為自己的父母親著想,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只會盲目的想要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只想到自己。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他過世以後,自己的孩子們能和睦相處,分工合作,為自己的未來打拚,而不是整天吵來吵去,反目成仇。
「富不過三代」,人們總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只顧前,不顧後,往往無法讓世世代代的子孫也富有,真自私。
在這篇報導中我學到許多人生大道理,因為《大紀元時報》無私捐贈,我才學到這些道理。所以謝謝《大紀元時報》每天提供報紙給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