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向來錦衣玉食,劉姥姥只能粗茶淡飯,本來都是頤養天年的老人,賈母有眾多兒孫承歡膝下,劉姥姥卻「老臉不要」,帶著兒孫上賈府討食。賈母要吃什麼有什麼,吃得太多了,脾胃不和,瀉了兩次,覺的身子有些倦;劉姥姥為與眾人作樂,不得已喝了與自己脾氣不合的黃酒,還吃了油膩之物,通瀉一場,或許是好不暢快!但也是苦中作樂。
泄瀉,相信大家都很有經驗,不論是便秘體質的人,或消化功能本不好的,都有泄瀉的時候。泄瀉就是指大便次數增多,便質稀軟或水狀不成形。古人將大便溏薄稱為「泄」,便如水注稱為「瀉」,在中醫辯證,病位在脾胃。分析賈母與劉姥姥腹瀉的原因,不外乎年老脾胃消化功能下降,或有飲食不潔,劉姥姥特別是有油膩太過,通瀉一場。
泄瀉在臨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的是突然發生,起病急,但病程短,有時腸鳴腹痛,常為風寒濕泄瀉,使用藥物有如藿香正氣散、保濟丸等等;肛門灼熱,大便惡臭,夾雜不消化食物的,為濕熱或暑濕,可用滑石利濕除熱,甚或用黃連燥濕清熱。若平時就消化不良,偶食油膩即瀉的,可用香砂養胃丸(白朮、陳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實、豆蔻、厚朴、藿香、甘草、木香、砂仁)增強脾胃功能。
急性泄瀉,過了病就好了,並不會拖延,若泄瀉超過三個月以上,且沒有好轉的趨勢,就是慢性的泄瀉,由於拉得太久,面色已見萎黃,神疲肢軟,好的還會腹脹腸鳴,嚴重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就是一直拉。中醫認為久病及腎,此時除了對症調理外,一定要補腎,才會逐漸康復。久瀉的特點就是在黎明前,一定要拉一次,叫做五更泄瀉,黎明時為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表明久瀉之人腎氣已虛,沒有收澀能力,有一個代表方就是四神丸:補骨脂、肉果、吳茱萸、五味子,補腎溫中,以達治療久瀉的目的。
泄瀉對於習慣性便秘的人或許真是一次解脫,但對腸胃素虛的人卻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不但體力顯出不足,容易想睡覺,工作倦怠,還會喘,還有隨後產生因抗壓力不足而出的焦慮症。因應之道,除了飲食要有所節制外,適當的中藥調理,也可讓病症消除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