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學教科書把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國內民眾「大逃港」的歷史,篡改為「赴港就業風潮」。
「大逃港」是指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大陸所謂的「改革開放」前,大量民眾由於政治運動及飢荒等問題,嘗試偷渡至當時仍屬英國殖民地的香港。
前香港《開放》雜志副主編蔡永梅對本報記者表示,從1949年中共建政後,從大陸逃到香港的民眾一直沒斷過,中間有幾波高潮。第一波高潮是1949年中共剛建政時期,大批的大陸民眾逃到香港,導致香港人口暴漲,當時香港建了大量的公屋。
蔡永梅表示,第二波高潮是60年代中國國內大饑荒期間,又有大批的饑民逃到香港。第三波高潮是60年代的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量的民眾逃亡到香港。再一波高潮就是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後,很多人嚮往海外世界,又有大量的民眾跑到香港。最後一波就是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主要是一些政治異議人士跑到香港。
蔡永梅指,中共官方在掩蓋歷史真相,當時逃往香港的民眾被中共政府抓到就會坐牢,什麼叫「赴港就業」?中共試圖對它歷史上所有犯下的罪惡進行掩蓋。
《偷渡香港》作者陳通教授於1979年冒死逃到香港。據他調查統計,70%的逃亡者是失敗的,20%的逃亡者死在路途中,只有10%的逃亡者有機會成功到達香港。
他說,有許多人逃亡失敗被抓捕毒打、批鬥關押、勞教勞改、被槍斃、被餓死、被迫害致死或自殺。有二百多萬人成功偷渡香港,三百多萬人死在偷渡路上,兩千多萬人參加偷渡香港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