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從傳統到創新 客家香花郁郁芬芳日夜香

傳統客家盤花用於敬天祭祖。(記者方金媛/攝影)
傳統客家盤花用於敬天祭祖。(記者方金媛/攝影)

文/記者方金媛
客家有好多種花,有油桐花、客家四色、客家九香等;很多客家人愛花、喜歡種花,也給祖先、神明供香花。客家花香,早已飄入生活的細節裡。

客家盤花 敬天祭祖意涵深

「客家四花」和「客家九香」源自客庄中,常以家中庭院或廟宇附近種植的色彩鮮豔、氣味芬芳的色花及香花組合成盤花,用於敬天祭祖的馨香禮數。

盤花的歷史悠久,源自客家先人早期開荒拓土時,在庄頭立有伯公廟,人們每天外出耕種經過時,常就地取材,供上自製的盤花祈福。祭拜過的盤花,克勤克儉的客家人會將它們做成隨身包,或浸泡後用於淨身除穢,具有深遠的文化意涵。

香花組合盆栽,創造自己心目中的小花園。香花組合盆栽,創造自己心目中的小花園。(記者方金媛/攝影)

「盤花」顧名思義是用盤子盛裝,象徵圓滿。製作盤花時,最底層常用綠葉襯底,有時也用銀色的芙蓉菊,再用仙丹花慢慢堆疊,組合過程中不能有空隙,才能表示圓滿、團結。傳統盤花因每個人手法不同,取材不一,形態也各異,但相同的是只用於祭祀,具有嚴肅神聖的意義。

現代人雖較少上廟燒香,但是年紀大的客家婦女仍有以盤花祭祀的習慣。目前在屏東縣竹田鄉忠義祠每年皆舉辦盤花比賽,至今已邁入第12年,祖孫三代一起疊花剪葉的景象,深寓文化的世代傳承,也成為六堆的地方特色。

玉蘭花香濃 高貴端莊又苦情

玉蘭花是客家九香之一,花語是高貴、端莊、愛意、純潔和報恩,有著忠貞不渝愛情的寓意。新鮮的玉蘭花可做配飾,因其香氣濃郁,也常作為禮佛供品,用來祈福敬天。

休閒療癒課程中,親手摘花是一很重要的步驟。休閒療癒課程中,親手摘花是一很重要的步驟。(記者方金媛/攝影)

在台灣都會區的重要路口,常有小販兜售玉蘭花,他們穿梭在車陣中,挨著車逐一詢問,風雨無阻。一串串嬌弱的玉蘭花,撐起了無數弱勢族群的家計,也讓人留下社會底層苦情的形象。

玉蘭花採收 365天夜間競速

高樹鄉花農趙紫渝自2007年開始種植玉蘭花,面積約三公頃。她說,玉蘭花含苞微開時賣相最佳,盛開後就沒價值了,所以抓準採收時間很重要。

夏天夜晚露水少,花開得慢,趙紫渝和先生晚上7時後才能動工採收,且必須趕在9時前搶收完畢,經過2小時的拼搏,兩人的收穫約莫30多台斤,還必須快速用冰水降溫抑制花開,裝籠後再送上貨車,趕赴北部大清早的花市。

玉蘭花採收,和時間賽跑。玉蘭花採收,和時間賽跑。(記者方金媛/攝影)

趙紫渝說:「田裡天天有花開,每晚都得採收,白天又忙著疏枝,工作幾乎是全年無休!」

她也指出,玉蘭花收購原則為「保量收購」而非「保價收購」,在夏天盛產期,往往供過於求,多餘的玉蘭花只能任其枯萎,實為可惜。如何廢物利用,增加收益,農民也在苦思摸索。

產業高值化 玉蘭花更飄香

行政院客委會去(2017)年與工研院合作,推動客家產業群聚創新計畫,希望運用創新技術,鏈結跨界資源,提升客家特色產業整體產值,而「花」就是屏東六堆地區顯著的共同特色產業。

「花」是屏東縣六堆地區顯著的共同特色產業。「花」是屏東縣六堆地區顯著的共同特色產業。(記者方金媛/攝影)

計畫主持人吳信茂博士說,屏東縣的花卉(切花類)種植與產值是南部最大,尤以玉蘭花最多,種植面積占全國80%以上。但近十年來,玉蘭花全國種植面積不斷下降,已從2006年的92公頃降至2015年的52公頃,足足減少了43.5%,屏東地區更從79公頃降至42公頃,減少了46.8%,相當近一半的玉蘭花樹被砍掉,顯示玉蘭花相關產業出現很大的缺口。

有鑒於客家香花產業大幅萎縮,因此,「加值化」是必然需求。工研院將玉蘭花以水萃、糖萃、鹽萃技術鎖香,開發出多項客家香花示範產品與特色原料,如:玉蘭花純露、玉蘭水蓮喚膚水、玉蘭水蓮風味水、平安香花露鹽組、野薑花冰釀、野薑花酵素飲等,希望從鮮花延伸出的多元創新,提升客家香花產值。

水萃玉蘭花香,製成香氣濃郁的液態花露。水萃玉蘭花香,製成香氣濃郁的液態花露。(記者方金媛/攝影)

工研院研究員陳昶源說,客家香花系列示範產品除了日常食用、美妝保養、香氛應用外,也推廣至宗教廟宇,和民眾信仰結合,另外,也推向特色民宿、觀光農場,利用花的療癒功效,設計多樣休閒體驗課程,讓民眾透過動手創作,紓解身心壓力。

環保風搭在地香 廟宇可以很有型

陳昶源舉「玉蘭花純露」為例,它除了可以當成化妝水外,利用薰香機轉化成蒸氣或水霧後,不僅使滿室生香,也能淨化空氣,應用在寺廟中,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安香花露鹽組,可用於祭祀、以花香代金香。平安香花露鹽組,可用於祭祀、以花香代金香。(記者方金媛/攝影)

忠義祠主委藍群傑說,以往廟庭內只有濃重的燒香味,長期吸入對健康有害。自從利用玉蘭花噴霧後,能降低環境CO2排放,有助於傳統香燃煙在室內細微懸浮顆粒的飄逸,不僅能提升廟宇的健康環境與環保意識,並能降低古蹟維護清潔成本。他說,「有了地方代表性的味道,更能創造地方廟宇特色。」

另外,以添加香油錢模式轉型延續,以花香代金香,將「平安香花露鹽組」做為供品,讓民眾在祭祀後完還能帶回家沐浴除菌,不僅經濟實惠,也能吸引年輕族群參與寺廟活動。

傳統客家花香 創新傳承轉譯

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觀光管理系副教授鐘政偉在此計畫中,以香花為基底,抽離了祭祀的元素,以「園藝治療」為理念,轉譯客家文化邏輯,設計了5款休閒療癒處方簽,讓香花的應用更廣泛多元。

鐘政偉說,民眾可以透過壓花、盤花、香花組合盆栽、客家微庭園、芳香蘋果庭園DIY等課程,從嗅覺上開始改變,再動手做創造出自己盤花、盆飾,賦予它們不一樣的新意,最後內化後激發正向能量,療癒負面情緒。

香花組合盆栽,創造自己心目中的小花園。香花組合盆栽,創造自己心目中的小花園。(記者方金媛/攝影)

「園藝治療」在國外行之多年,對象首先針對特殊族群或肢體障礙者,讓他們透過園藝操作,達到在醫院復健的效果。

東南科技大學休閒管理系助理教授游菀瑋說,園藝治療就是接觸大自然,大自然中蘊含許多創造的奧祕,現代人經常感到煩躁、焦慮,藉由園藝治療,除了可感受大自然的美,如能花更多時間照顧植物,更能體會到植物生存的道理。她說,「園藝治療,可以從粗淺的悅耳、悅目,到更深層的悅心、悅意、悅志、悅神。」

玩花弄土 帶走一片小天地

為幫助地方產業發展、提供遊客不同休閒選擇,高樹鄉幸福莊園也導入香氛課程,邀請住宿旅客體驗玉蘭花乳霜DIY,製作專屬的天然美妝保養品;莊園並導入客家香花休閒療癒課程,讓遊客在遊山玩水之餘,也能靜下心來動手做盆栽、壓花,創造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女主人鄭淑惠說,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如能走進大自然玩花弄土,即使一個小盆栽,也能很暖心。她說,「遊客帶不走園主的熱情和美麗的風景,但現在終於能帶走具地方特色的紀念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