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上「低碳農業設施展館-土盒子」雖位在展區外圍(出公車轉運站後朝左前進) 確非常值得一探究竟,因為在這炎熱的暑氣下,遊客進了土盒子裡會問「這房子裡有開冷氣嗎?」。如何在漫長的夏季用最經濟的方式讓室內降溫,親身來體驗一下,你就知道可以怎麼改善。
財團法人低碳健康生活基金會,結合了各領域低碳節能專家,長期推廣建築碳揭露及平價健康建築等理念,本次農博,基金會贊助桃園市府展出低碳農業設施「土盒子展館」,運用回收的貨櫃及舊枕木,結合C型鋼骨架及金屬網,再以北部的紅土、粗糠加上灰泥配比包裹,經2週曬乾後,紅土牆面就不怕水冲脫落,還可以把外觀裝飾得美美的。
貨櫃屋最怕太陽曬,屋頂隔熱非常重要,利用屋頂採光散熱窗,引進光源並讓熱空氣往上排出,更用屋頂綠化來隔絕熱源,但不簡單的是竟然可透過小小的5公分高水盤種出各種食材,還可種水蜜桃,還可兼顧防水。
土盒子標榜無市電、無空調、無瓦斯、及無毒農耕的生活,用四片光電板1KW 太陽能直流發電,供應屋內的風扇、冰箱、照明等全直流電器電源,而且直流電在50伏以下,相較於交流電,能減輕人體對靜電壓的敏感影響,漏電也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植栽澆灌也利用太陽能電力自動澆灌,出遠門旅遊不用再擔心,供水則採雨水回收再利用,展館後方設生態水池,將雨水儲蓄起來又可降溫,並增加生物多樣性環境。
「會呼吸的房子」,透過地基架高創造地冷系統,吸地面冷空氣讓室內自然熱對流,採光通風塔特殊設計藉物理方式排熱及防水。
節能愛地球,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教授表示,只有透過碳足跡的揭露才有真相,靠資料數據取得高效能減碳,讓建築從源頭設計,採低碳工法、低碳設備、低碳材料,不僅節能減碳又能安全健康。提供市民更多有效率,永續環境的撇步。
土盒子有別於傳統的綠建築及自然建築,無外接水、電源,依然能運轉順暢,用「天公水、天公電、天公光」,綠建築的張水田說,水泥叢林需要透過綠建築,讓每家每戶的房子都能收集雨水,增加水資源又減少淹水危害,這是未來致力推展的建築模式才能永續。5/13即將結束,大家要把握最後展期前來觀賞,且記得一定要做好防曬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