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行「新南向政策」,促進我國與東南亞國家交流,由於南向國家有許多華人居住,風俗民情與飲食文化自然也出現相互融合。5月「端午節」是華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最早有八德為首的忠、孝為正統寓意,因此,端午節又有「忠孝節」之稱。
粽子不是華人專屬,數百年前,南洋島國開始有華人遷移,加上近代受戰亂而僑居的華人都早已落地生根。東南亞的端午節源於中國古代傳統,越南、印尼、泰國等國家也有吃粽習俗,品嘗南洋風味的粽子,分享美食文化的多元差異,體驗文化好滋味。
越南端午不吃粽
端午節在閩南地區又稱「肉粽節」,而且還放假慶祝。但是,越南在端午節這一天不放假,而且也不吃粽子。嫁來台灣12年的越南新住民陳天恩說,越南沒有端午節(越南人不認識屈原),越南五月初五日是「殺蟲節」,吃糯米酒釀,象徵清理一整年的體內害蟲,其習俗與傳統端午驅瘟去疫概念吻合。
「粽子是越南人過年及拜拜的時候吃的。」越南粽口味與台式粽截然不同,南越粽為長柱型,包得像火腿一樣粗,用烤過的芭蕉葉或荷葉包覆;北越粽是正方形,用荷葉層層包覆,內層再放上一張月桃葉去蒸,餡料吸入芬芳葉香。陳天恩介紹,「南方粽包糯米、綠豆泥、豬肉,過年、祭祖才吃;北越方形粽方形象徵田地,用方粽拜拜祭祀,有感謝天地意味。」
包香蕉餡的越南甜粽很普遍,算是越南人的日常點心。真正會在端午節吃的是小巧甜粽,內餡使用甜糯米、綠豆沙,可沾蜜或砂糖吃,因為體積小,用竹葉包。閒暇時,越南姊妹們會聚在一起做越南美食,透過越南菜一起聊聊過去的生活點滴,解解鄉愁,並透過越南美食將文化推薦給台灣認識。
印尼粽香氣濃郁,特別講究內陷種類,有豬、牛、雞口味,還有蝦、魚肉餡,以及臘肉、火腿等,採用梗米,易消化、不粘膩,外層用竹葉包裹,外觀呈扁長狀。
泰國粽設計感十足
泰國吃粽子的時間也不是端午節喔,主要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是暑假期間雨季時候愛吃粽。泰國粽是甜味粽,糯米浸潤椰漿,撒上黑豆裝飾,營養又可愛,口感清爽,也可依個人喜愛改包芋頭、地瓜等內陷。
泰國粽外觀很有設計感,粽子有像雙胞胎綁在一起的造型,還有拇指般大小、顏色繽紛的一口粽,以及像藝術品提籃狀的「小粽包」,全部由泰國婦女手工精製。泰國粽融合泰式文化創意,將食物提升到視覺藝術的層級。
緬甸冰淇淋粽外型討喜
緬甸人的粽子也和端午節没有關聯。緬甸粽子長得像冰淇淋,但沒有真的包冰淇淋,內包主要是糯米、香蕉和椰蓉餡,口感酥軟甜蜜、香味撲鼻,令人回味。此外,內蒙古早期沒有吃粽子習俗,後來才有包紅棗、紅豆等甜粽習慣。蒙古北方吃冷粽,放涼後加上糖、蜂蜜,冰冰涼涼、甜蜜好味道。
藍紫色繽紛 星馬娘惹粽
星馬地區華人多,中華傳統節慶氣氛濃,其中,醒目漂亮的「娘惹粽」(Nyonya Dumplings)很受歡迎,使用胡椒閏巴蘭花汁、班蘭葉、蝶豆花 (Butterfly Pea Flower)將白糯米染色,內陷有糖蜜冬瓜、爆香辣椒蝦米、豬肉,竹葉包覆餡料後蒸熟,口感甜、香、辣,很有南洋風情。另外,還有小巧的一口花汁粽,用花汁染成淡綠,作為點心。異國風味粽的邂逅,分享美食文化的多元與差異,歡度佳節也慰藉濃濃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