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前場教戲後場演奏 夫妻延續北管文化

指導老師林依芳期盼有更多人來學北管。(雞籠卡米諾提供)
指導老師林依芳期盼有更多人來學北管。(雞籠卡米諾提供)

【記者陳懿勝/基隆報導】擔任中華民國傳統民俗文化協會亂彈戲的指導老師林依芳說,自己在10歲左右開始學戲,不過自己一開始學的是歌仔戲,到14、5歲才跟著爸爸到宜蘭戲班學亂彈戲,直到結婚才離開戲台;自己大約40多歲後開始出來教戲,會跟中華民國傳統民俗文化協會結緣,則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李戊己道長)跟謝志烽有興趣學,才會開始教他們。

林依芳表示,協會的成員老中青都有,大家都很認真,不論是手勢、走台步、念台詞的官話等,這些需要花時間才能夠學起來的功夫,他們都願意學,非常有心在學這套技藝,「他們對我很好,大家就像朋友一樣,彼此一起成長」。

林依芳認為,北管戲曲是一門很難的學問,光是唱曲跟唸口白就有所區別,以亂彈戲,唱曲用官話,唸口白就用「白話」,白話就是台語;子弟戲的唱曲跟口白都用官話,因為這樣比較正統。不過丑角因演出的需要,口白還是會用「白話」。

談到協會的表現,林依芳笑著說,有2、3年的練習,他們的演出還可以「接受」,每一場戲都不一樣,要學的東西自然就會不同,這不是短時間可以促成的,需要花很多時間才可以到位。不過他們很有「心」,想要把北管傳承下去,那自己就會繼續教下去。

在後場負責伴奏的李騰龍道長表示,北管是台灣地方的傳統文化,在50、60年代,基隆北管是北台灣首屈一指的北管重鎮,有福祿的聚樂社系統跟西皮的得意堂系統,可以說是北管的「子弟窟」,不論是踩街、擺場甚至戲曲演出,都會找他們演出。

李騰龍說,為什麼「軒社」會這麼多,主因是當時還是農業社會,沒有什麼娛樂,所以大家都到大樹底下、廟宇來學北管,消磨消磨時間;不過隨著時代演變,現在2歲的小孩就會玩手機,北管已經沒落。

「北管這項傳統文化消失非常可惜,正好遇到有緣人想要學習北管,老婆(林依芳)可以教前場,後場我可以來,雖然大家都是在工作之餘才來學,但這2、3年來,每年也有1、2齣演出,真的很棒。」

李騰龍認為,北管是「古早人」留下來的技藝,在台灣也有2、3百年的歷史,期盼有人可以傳承下去,這是台灣重要的傳統文化,「期盼有年輕人來學後場,不能讓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