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中共兩會議打破「全面寬鬆」預期

月31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Fotolia)
月31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Fotolia)

【記者何堅/報導】6月以來,中共經濟迎來多事之夏,中美貿易戰、P2P金融爆雷,還有企業、政府債務違約頻發,危機四起。去槓桿緊縮政策對產業界和地方政府造成重大壓力,市場期望政策能轉向寬鬆。不過中共8月初前後的兩次重磅會議,可能打破了外界「全面寬鬆」的期盼。

中共政治局、國常會基調不同步

7月31日中共召開政治局會議,總體要求是「穩」字當頭,提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去槓桿」,同時「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一天後(8月1日)中共央行召開電視會議,再次確認了貨幣政策「穩健」,要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上述現象算是回應並擊碎了先前各界的「全面寬鬆」轉向預期。不過,市場預期其實也非空穴來風。

7月23日中共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向外界釋放出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將趨向寬鬆的信號。該次會議對財政表態「要更加積極」、「保障融資平台公司合理融資需求」,金融機構普遍解讀為,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將放寬,基建投資會加大。

再加上當天(7月23日)央行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銀行業投放5,020億元人民幣,似乎更佐證了「央行大放水」、政策全面寬鬆的信號。

但從7月31日和8月1日的中共重磅會議來看,政治局似乎敲定了與國務院不太一樣的基調,給剛剛興奮起來的市場、企業和地方政府又潑了一盆冷水。

不過,中共政治局、央行和國常會這三次政策性會議,都明確了財政和貨幣政策要「保持經濟平穩」,也就是要穩增長。

雖然去槓桿(去債務)依然要「堅定做好」,但「協調好各項政策頒布時機」,也就是說財政和金融去槓桿的推進可以放緩。這一點在財政上,可能會通過放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發展或生存體現出來,但應該會要求是「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也就是說地方政府借錢會容易些,但得投入到短板基建中。

而在貨幣政策上,鬆緊適度的要求,可能會體現在央行不太可能較大規模釋放貨幣流動性(放水),必須「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但可以通過定向降準和MLF等工具,釋放出有限的的流動性,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過同樣應當附加要求,就是央行要求接收了放水的商業銀行,將這些貨幣放貸給實體經濟,而不能流到房地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