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遠遠超越顯性債務,風險比之前預估的更為嚴重。中共財政部長劉昆28日表示,將從5方面強化地方債管理,主打遏制和化解隱性債務。
劉昆在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表示,要從5方面「依法依規」管控地方債風險,包括「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隱性債務存量」等。
據中共官方統計,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為16.79兆元(人民幣,下同),然而地方政府(通過地方融資平台等方式)從市場上籌集的債務,遠遠超過這個數量。財新網曾報導,地方政府的隱性負債風險要比之前預估的嚴重,多個市縣政府的隱性債務規模是額度內顯性債務的3~5倍。
劉昆還表示,管控地方債的同時也要「平衡好風險管理和穩定成長的關係」。然而,控管地方債將一定程度地影響經濟成長,這看似矛盾的經濟政策如何兼顧風險管理和穩定成長,備受外界關注。
中國大量的地方債、城投債的緣由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共中央推出了4兆元刺激方案,鼓勵地方政府上報投資計畫,尤其是「鐵公基」(即鐵路、公路、基礎設施)。
但龐大債務使金融危機風險巨大,中共中央2017年積極推出去槓桿政策,一度拒絕為地方債買單,地方政府多重融資管道被堵死,融資能力急遽下滑。但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經濟成長出現疲態後,今年7月底中共政策轉向,裁示要推動更積極的財政政策。
日經亞洲評論稱,中共當局的執政優先順序已從削減債務轉向應對美中貿易戰。當局7月底不僅宣布將投放大量流動性(指銀行到期償付債務的能力),並向地方政府提供近2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資金新經濟措施。看來中共官方去槓桿的決心正在動搖。
另據中央社報導,現有消息指出,中共官方正在醞釀將地方債的風險權重由原先的20%降至0%,與國債、政金債享受同等風險級別待遇,以刺激銀行購買地方債。《中國證券報》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地方債80%資金來自銀行,由於地方債的收益高於國債與政金債,上述政策一旦實施,將增強地方債對銀行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