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IC發明60年 張忠謀:台積電讓全社會得利

國際半導體展暨IC60大師論壇5日登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5)與行政院長賴清德(左6)握手寒暄。(中央社)
國際半導體展暨IC60大師論壇5日登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5)與行政院長賴清德(左6)握手寒暄。(中央社)

【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國際半導體展暨IC60大師論壇5日登場,半導體大咖齊聚一堂,眾所矚目的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退休整整三個月後,於論壇上發表專題演講。 

張忠謀開場時思緒回到60年前,指1958年5月至9月期間,積體電路(IC)的發明者基爾比(Jack Kilby)常拿著一杯咖啡,在下午5時半至6時左右,到辦公室找他聊天。

基爾比說:「你知道我在做什麼嗎?我在發明一項東西,名為積體電路。」1958年9月16日,全世界第一個積體電路問世,「我那時候27歲,基爾比大我10歲。」張忠謀說。

張忠謀笑稱,自己是台灣唯一跟IC發明者喝過咖啡的人,所以當科技部長陳良基數月前邀請他到論壇上演講時,他很高興,也覺得合適。他說,「從1948年宣布發明第一個電晶體(Transistor)至今,已經70年了,我是見證者。」 

他細數70年來半導體業的十大創新,以及過程中個別半導體公司的興衰;談到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高登(Gordon 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其重要性在於變成鞭策全球半導體業技術進步的監督者,「假如不照該預測做,或做不出來,一旦競爭者做出來,那我們就不好過日子了」,這是摩爾定律的最大意義,「到現在雖然稍微有點鬆動,但一直都照著該定律走。」 

張忠謀並談到80年代,晶圓代工與IC設計分別成為獨立的商業模式,台積電從中得利,但他認為,更大的得利者還是台積電的客戶,也就是無廠半導體產業,「事實上整個社會都得利」,因為假如台積電不存在,這些公司就不存在了,但他們是過去數十年最創新的公司。 

他提到,很多公司有創意,但沒興趣也沒有力量將之轉變為好的商業模式,因為要把創意執行成功,需要投入的是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倍的財力與人力。不過,他認為,現在與未來的創新已經在發生中,包括人工智慧領域,Google的深度學習運算晶片TPU與NVIDIA圖像處理晶片GPU;以及新材料C-Tube和石墨烯的應用等,還有很多創新的空間,預計未來10~20年,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將比全球GDP成長高出2~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