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孫思邈認為:「性生活不是為了淫蕩縱慾,圖樂於一時。需節慾以養生,故不宜縱情女色,耗傷身心,其目的應在補益精氣、卻病抗老。」(譯文)
古人認為,性生活年齡開始太早,常易耗傷陽精和陰血。明代婦科醫家萬全認為:「男子的陽精和女子的陰血生成較難,而損傷卻較容易,如果用易於耗損的精血,來充填和換取無窮的性慾,則易致形體敗損之極。如此,男子不到六十四歲,女子不到四十九歲就可出現過早的衰老,性功能也多提前減退。」
宋代婦科名家陳自明提出:「男女結婚,開始性生活應到適當的年齡。男子雖然十六歲時已有精液形成和排出,但必須待至三十歲才能婚娶;女子雖然十四歲時月經已通,亦當二十歲後始可出嫁。這都是因為只有到此壯年,男女才陰陽充盛、體質健壯、發育完全。此時結婚才可使性生活美滿且易受孕成胎,孕後易於生育,且生育的子女才多體質強壯堅實而長壽。」
夫妻生活,何時該適當節制?
夫妻之間若要有性行為,在何種情況下應停止性行為,以免對身體有所損傷?《廣嗣紀要》認為:「當精神體力勞累困倦,情緒愁悶恐懼,或悲憂或大怒,思緒萬千,病痛纏身,髮色變赤,面色萎黃,或酒醉飽食之後,病體初復,或月經之時,不宜同房,違此則易體虛虧損,元氣亦耗散而感不足。」也就是當身心狀態不佳時,不宜同房,同房易耗散人體的元氣,難以調補。
「精」分兩種,先天之精很重要
古代道家養生的重點在保養人身三寶「精、氣、神」。道家修煉到後來,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超越了世俗的慾望,獲得延年益壽。
「精」是屬於有形的物質,「氣、神」是屬於無形的能量。「精」是「氣、神」的物質基礎,沒有了「精」,能量得不到轉化,難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古代善養生之人,對於保存身體的「精」十分重視。人身之精可分為人體攝食、運化後所生成的精華物質之「後天之精」,及先天父母所給予的生命精華物質之「先天之精」。
「後天之精」可透過飲食經由脾胃運化而得,所以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之精」藏於腎,故「腎為先天之本」。腎之精包含有腎陰、腎陽兩種概念,人身能量的運作需靠腎陽(腎陽像爐火)、腎陰(腎陰像爐中之水)來推動,爐底的火不斷地燃燒使爐中的水氣蒸發,全身才能溫暖,五臟六腑才有動力,才能正常的運作。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能量會上下交流形成一個循環,而五臟六腑的能量會互相推動轉換。腎陽所蒸騰的腎陰可以滋潤在上的心陽(火),使心陽(火)不致於過旺。而心火又必須向下交流於腎,使腎火不致熄滅而源源不絕。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心腎相交」的概念。所以時時保養人身腎精,及收斂神志、不使慾望過剩心火過旺而上浮,是養生的重點。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精」是固定的,能經由脾胃飲食轉化的腎精其實有限。要隨時保存腎精充滿的最好辦法,就是性生活不宜過度頻繁(少泄),並多煉功調補身體的能量精微物質(多補)。
現代人由於物質、精神慾望過剩,性生活氾濫,無形中使心火過旺,腎精日益不足,往往造成年過半百即百病叢生,精神體力不濟。
醫案:中年男子每日昏昏欲睡
筆者臨床上遇過一些年約四、五十歲的男子,每到傍晚即感體力不支、昏昏欲睡;兩手掌心碰到冷水即感小便失禁,夜尿起床次數頻繁;心悸胸悶,感覺一口氣吸不到底,難以深呼吸。這類型的人,去西醫檢查常檢查不出什麼具體的疾病。
從中醫的脈象來看,其脈象常極虛芤遲,是失精亡血之脈。細問之,年輕時常性生活過度氾濫,不知節制,以至腎精日益耗損,年過半百(或未過半百)即老態龍鍾,感覺精神體力不濟。這時最好的調理身體的方法,就是服用補腎的中藥、減少性行為,並多煉功,才能減緩身體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