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上週報導,中共間諜晶片置入美國30多家高科技公司的硬體中,引發華爾街憂慮。美國科技股如蘋果和亞馬遜接連兩日暴跌,當事公司超微公司的股票更是接近腰斬。
儘管多家美國科技公司否認彭博社10月4日的報導,但專家表示,其實美國科技公司的執行長多年來一直在擔心中共的網路間諜威脅,這些科技公司的盈利模式大都立足於中國製廉價零件。
財經媒體彭博社上週獨家報導,中共將鉛筆尖大小的間諜晶片植入超微公司製造的電腦硬體中,超微是蘋果和亞馬遜的供應商,超微依賴中國的包商提供晶片產品。報導估計,可能有30多家美國高科技公司都被植入了這類間諜晶片。
「我想這不過是中國(共)『網路安全擔憂大全』的另一章」,韋德布希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華爾街覺得這個報導有可信度,同時這也會讓很多美國科技公司執行長睡不著、半夜起來工作。
艾夫斯認為,美國科技公司會採取行動保護自己。他說,雖然中國的製造業成本遠低於美國,美國公司被迫自行消化處理間諜風險,但是隨著網路間諜風險增加,最終美國企業的生產行為可能改變。
他表示,整個科技產業鏈都建立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雖然短期內產業鏈不可能轉移;但中長期看,在美國國內的共同努力下,將看到更多美國科技製造業回流。
美警惕中共間諜活動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他雖不能肯定彭博社報導中的具體細節是否屬實,但這與他一直聽聞的、美國科技界存在的普遍問題相符。
史劍道說:「這是一個困境,因為大公司永遠不會承認(被盜)」,但現在如果說中共沒試過這種事,會比說它們就這麼做了更令人起疑。
史劍道表示,大眾之所以很少聽說中共偷竊美國公司的具體案例,是因為企業擔心承認偷竊事件會影響他們的股價。但是,這種事情的確經常發生。
他還透露,川普政府開始調查中共強制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產權政策時,他獲邀參加了2016年11月與政府官員的討論,與會者已經特別提出中共使用供應鏈,竊取美國科技公司或進口商的商業機密的問題。
史劍道說,隨著時間推移,中共竊取商業機密使用的方法越來越複雜,彭博社報導中點出的竊取方式是有可能的。
在近兩年,川普政府多次調查中共的技術威脅,並透過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多次調查中共濫用智慧財產權的問題。此外,美國聯邦政府的最高情報人員警告,出於對國家安全疑慮,要警惕從中國最大的兩家手機製造商——中興通訊和華為購買智慧型手機。
美、中國家角色的根本差異
但是美國政府與該國商界的關係,與中共跟中國企業的做法截然不同。史劍道對中國經濟體制有多年研究,他對比了美、中政府處理商界事務的理念。
首先,美國對政府和商業利益之間有明顯的分界。史劍道說,美國將國家和經濟安全視為獨立領域,政府不會出手幫助美國企業或對外國商業競爭對手做出有害舉動,美國也不鼓勵這種行為,甚至機制。
但是在中共就完全相反。史劍道表示,在中國,「政府一直與公司手拉手合作,這是中國(共)的標準做法。」
他說,由於中共與國家商業之間的依存關係,它們認為凡是對中國企業有利的、對中國國家安全就可以網開一面,兩者之間沒有差別。
而中共侵害外國公司不是因為這是美國公司,而是因為這些美國公司正在與中國公司競爭,甚至在中共當局看來,使用軍事或情報部門監視外國私人公司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史劍道說:「中情局和美國軍方絕不會為了美國公司、採取行動來監視中國公司,但中國(共)絕對會這麼做。」
網路安全問題將是未來數年內美中之間爭端的常態。美國安全公司黑碳(Carbon Black)的網路安全長凱勒曼(Tom Kellermann)上週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PR)表示,彭博社的文章是中共加大監視和破壞美國商業的一個小例子。
凱勒曼曾任歐巴馬政府時期網路安全委員會的委員。他表示,根據他們公司的追蹤,來自中國的破壞性網路攻擊增加了3倍,今年夏季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針對美國公司最活躍的攻擊源頭。
川普政府將如何回應?
中國製間諜晶片的指控,可能加劇美中之間的貿易戰。專家預計,由於美國科技公司愈加擔憂無法靠一己之力抵擋中共間諜的滲透,他們更會轉向美國政府,要求政府強硬對待中共;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也可能加快轉移中國供應鏈的速度,直到「風險與收益」達到新平衡。
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追加剩下的、價值2,67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同時也有可能啟動其他非關稅措施。史劍道認為,川普政府可能會對中國營運的美國企業實施出口管制,來解決外部問題,這是對彭博社報導的「非常明顯的回應」。
此外,一些在美從事敏感工作、同時又參與中國國內科技活動的中國人及中國留學生,可能會受影響。
本報9月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打擊中共招攬海外人才、實為竊取尖端技術的「千人計畫」,4名華人教授被逮捕或解職。據悉,這是FBI在全美新行動的第一步。
此外,美國國會議員10月3日也致信給教育部,要求公布參與中國通訊巨頭華為研究活動的美國大學及研究人員資訊,包括有無被納入「千人計畫」的中國公民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