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藝術家郭月女,經過深入了解基隆當地文化,認識了補漁網的、船長、船員等人,經過互動、了解,除了收集舊漁網,學補漁網外,她發覺到漁民們背後的人生歴程的豐富,深受感動,作品中特別加入影像與訪談。
漁網(台語諧音-希望),〈迷網之境〉就是郭月女利用廢棄破漁網,形塑一個迷網的境口,重現困囿在漁網中的求生意念,找到出口、看到希望!
藝術是親近的,生活周遭的東西也可以是藝術品!透過漁網裝置藝術,郭月女表示,藝術不是那麼遙遠,進入基隆正濱漁會場域去看作品,場所是具歷史之地,作品不只是一個裝置、一個空間藝術,其中探討著社會、環境、生態、生存問題。
國際級雕塑大師劉柏村,全新作品「錨-泊」,使用一個文明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之一金屬來展現。基隆作為國際港口的重要門戶,不管漁船或是郵輪,他想透過回到更內在的思考,重新將大海連結起來。
劉柏村表示,沒有海,就沒有港口!基隆在某種程度上,保有它很珍貴的!懸浮的船由堅實剛硬的鐵鍊共同支撐?有著無數的錨?此時此刻與海的連結為何?基隆的位置又如何看待?
來自英國的藝術家鄧肯.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他對於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國際角色,以及過去殖民經驗和當代的國際處境,都深有感觸!結合建物與場域的劇場設計〈不明之境的大使館〉,以神祕又遙不可及、吵雜的各種聲音、不和諧的旗子等等,作為現實與想像的一種隱喻與對話。
成長於基隆的藝術家吳天章,也以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再會吧!春秋閣〉與〈同舟共濟〉二件作品於故鄉展出。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問津」在策展人高千惠的規劃之下,讓當代藝術作品不只停留在美術館的室內展示,更擴展到戶外,融入民眾的生活之中。
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基隆沒有像其他城市一樣有足夠腹地可以興建大型的美術館或博物館,但他認為可以把整個基隆市或基隆港變成博物館或美術館,變成一個展演的舞臺,希望能夠將各種形式的藝術與這個城市的地景、都市規劃結合在一起。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展至11月4日,每週二~五開放團體預約導覽,每週六下午3時定時導覽,另規劃集創活動「島嶼記憶瓶」分別於10月8日於文化中心、10月15日於和平島公園,民眾可循著雙年展的足跡,欣賞港口、城市與當代藝術合奏出的美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