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日前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第4次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中,宣布台灣未來用「已開發國家」定位參與WTO談判,引發國內社會關注。對此,瑞士日內瓦高等研究所教授、國際經濟學家理查.鮑德溫(Richard Baldwin)26日在台北表示,「這是很好的做法」,因為WTO給予開發中國家的特別待遇,其實已不適用於當代的深度區域貿易協定。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26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全球化與多邊貿易組織的前景與挑戰」國際研討會,理查.鮑德溫受邀出席。他提到,給予開發中國家特殊差別待遇的基本構想,是透過維持較高的關稅水準,協助這些國家進行工業化,但對台灣而言,想從製造型經濟體轉往總部型經濟體,固守開發中國家是不夠的。
鮑德溫強調,重點是國家把投資環境建置得夠好,海外投資人才會來,必須自願約束以吸引外資FDI(外國直接投資),台灣宣布用「已開發國家」定位,「這是很好的做法,開發中國家的做法有時不再有用」。
此外,談到WTO所面臨的挑戰,有與會者詢及,《彭博商業周刊》本月報導中共軍方間諜利用迷你晶片駭入美國網路,在被稱為「新冷戰」的變局中,如何保護數位貿易與網路安全?
鮑德溫坦言,各國可望推出高度保護主義色彩的做法,而WTO恐無能為力,因牽涉國安等敏感領域;目前有些國家擬借鏡愛沙尼亞,設置「數位大使館」的做法,意指伺服器不設在中國,在他國另設海外數據中心,用來備份個資、年金、企業登記等國家級數位資料,提高政府遭受網攻時的保障。
與談者之一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則表示,WTO面臨的挑戰在於數位貿易蒐集資料牽涉個資保護與國安面向,高於普通貿易層級,「跟談判沒關係,端視國家恪守的價值為何」,目前各國對數位貿易的監管強度相對較低,但障礙有增無減,例如台灣對臉書(Facebook)課稅,雖然在台灣沒有商業據點,也沒有企業註冊,但臉書在台灣進行很多業務,因此政府想課銷售稅、關稅或營所稅,這都是未來數位平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