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從野溪埤塘到溫水游泳池(1)

從前長輩們常掛在嘴邊,嚴厲地告誡孩子們勿近水域,世代風俗的改變,目前能游泳的孩子已不算稀罕。(123RF)
從前長輩們常掛在嘴邊,嚴厲地告誡孩子們勿近水域,世代風俗的改變,目前能游泳的孩子已不算稀罕。(123RF)

文/陳淵燦

從前長輩們常掛在嘴邊,嚴厲地告誡孩子們勿近水域,與玩火遊戲導致「火燒厝」(台語),慎記水火無情戒言。因而一旦得知孩子們偷偷地去野溪或池塘嬉水,立刻就有一頓「粗飽」的「竹筍炒肉絲」(皮肉之痛),看你下次還敢不敢再犯?

當然了,一來當年的父母親大都是旱鴨子,一掉進深水,毫無疑問,大多就是見閻王老爺去了,怎還能帶小孩去學連自己都不會的游泳?再說,早期也沒有那麼多的游泳池,有也只不過是較大都市中,供日人子弟就讀的少數中小學或大學(如台大有室內游泳池)。終戰過後台灣也跟上了時代的進步,多有收費游泳池出現;而有泳池就有救生員,這些救生員不僅看顧泳客的安全,而且有空也可以教泳。就這樣,世代風俗的改變,目前能游泳的孩子已不算稀罕。孩子的本性就是喜歡玩水,出生在新現代的孩子們,真是有福了。

以筆者為例,先父為苗栗縣苑里鎮人,有位姑姑嫁到苑里海口(海岸里),姑丈是半農半漁為生。姑丈是會游泳,卻從來未曾費心教一起出海的兒子游泳,還曾自誇年輕時因風浪太大,竹筏翻覆落海,還被筏上裝載的魚網網住而不得脫身;情急之下以牙齒咬破漁網一個大洞,得以脫身保命。

筆者是昭和六年(民國二十年)出生的,先父母也是不會游泳,自然附和著「水火無情」的代代「古訓」。當年嘉義公園有游泳池,那是收費的;你膽敢向父母要錢去游泳?怎麼辦?彌陀寺南鄰的八掌溪,當年有一個迴流的深潭,每年夏季總有孩子們瞞著父母偷偷地在此游泳。這個潭仔是有旋渦的深淵險地,幾乎年年有憾事發生。但孩子們生性愛水,放學後溜到彌陀潭仔去,脫下衣服,著內褲就下水,上來就等內褲晾個半乾後,再整裝回家,真是神不知鬼不覺!

有一天,兩個弟弟也各自溜去彌陀潭仔游泳;回家後我告訴母親,三個孩子都那麼大了,責備也來不及;而且兩個弟弟都會游了,我這當哥哥地也提出學泳的要求。當年我二十七歲,已經在幹公務員了,自然要到公園游泳池去,兩個弟弟自告奮勇要當教練兼「保鏢」,母親自然沒話好說了。

泳技練得差不多後,開始嫌泳池人多太擠又太小,不夠來勁兒;弟弟倆就推荐蘭潭水庫。這一看真是滿意極了。當年蘭潭還沒有禁泳,於是由大壩西北下的草地下水,游到對岸,這起碼有4、500公尺以上;枯水期,對岸會露出一個小島出來,我們就戲稱為夏威夷島;從下水到對岸,繞過「夏威夷島」完全不休息,一趟約莫近一公里吧。為了安全,我用細繩攬著腰部,拖著救生衣來回。中途累了,還可以抱著救生衣喘口氣休息,青山綠水,在島上坐看浮雲,好不愜意。(下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