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天文新知

機密研究:壽命長短關鍵因素並非基因

美國加州大學一份研究顯示,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可能還不到7%,而財富、受教育程度、個人生活習慣等可能影響更大。(ShutterStock)
美國加州大學一份研究顯示,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可能還不到7%,而財富、受教育程度、個人生活習慣等可能影響更大。(ShutterStock)

【記者張妮/編譯】最新一份機密研究顯示,基因壽命的影響可能還不到7%,比以前人們認為的15~30%的比率低得多。而財富、受教育程度、良好的醫護條件、以及個人生活習慣的選擇這些因素,可能對壽命的影響更大。

據《連線》雜誌(Wired)報導,自谷歌(Google)公司聯合創始人佩吉(Larry Page)2013年宣布成立一個新公司致力研究人類長壽的祕訣以來,該項目鮮有發布其研究成果,連其位於硅谷實驗室內的工作內容都是機密。

他們最先招募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知名的基因科學家Cynthia Kenyon。20年前,她通過改變實驗室內一條蛔蟲的基因,成功使其壽命延長。

接著Kenyon招募了同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生物資訊學博士Graham Ruby。然而Ruby認為還不是時候直接拿實驗室老鼠做實驗,他想先考察一個問題:到底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力有多大?

之前科學家也想過要鑽研這個問題,但這需要大量的數據。這次,他們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族譜數據庫Ancestry幫忙。

他們分析了19世紀時期在歐洲和美國生活並去世的4億多人的資料,發現壽命長短雖然與家族有些關聯,但基因的影響力遠不如人們以為的那樣重要。

這份本月初發表在《遺傳學》(Genetics)雜誌上的研究顯示了如上結果,也是這個機密公司公開發表的第一份研究成果。

Ruby引領的研究嘗試找到了基因對壽命影響力比率比人們所想的要低的幾個原因。

首先他們發現,每一代人擇偶的時候,都趨向於選擇和自己壽命差不多的配偶。其實這有點違反擇偶中尋求「互補」的原則。他們發現,很多人擇偶會選擇和自己特徵類似的人,比如都具有捲髮。如果捲髮暗藏了一定的壽命密碼,這將增強子女壽命基因的遺傳力度。

同樣,人們傾向於選擇在教育程度、財富、醫療條件、收入都相當的配偶。這些都與生活質量、壽命長短有著緊密關聯。

他們還發現一個較為出乎意料的現象。按理說姻親、妯娌之間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不會有相同的基因影響力。然而數據卻顯示,妯娌、連襟之間壽命也相當。

Ruby說,這份研究將對人類壽命研究領域帶來深刻的影響。

這至少體現了人類對壽命的掌控超過了基因的影響,家族共享的家庭環境、鄰里關係、文化、教育、醫保這些因素,對壽命長短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