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遊戲」的態度卻漸漸變得消極。
我常聽到許多父母訓斥孩子「不要一直玩,多讀點書」,這說明了大人普遍認為遊戲會耽誤孩子學業。但其實小孩玩遊戲,就跟大人上班、學生上學一樣天經地義。
從小玩出大能力
過去不像現在有電玩,孩子反而有許多機會思考自己要玩什麼、怎麼玩。
春天到了,想做草笛來玩,一邊尋找材料,一邊想著該用葉子還是用梗;夏天到了,在河川或游泳池戲水,可以玩站在游泳圈上的平衡遊戲,比比看誰站得久,必須失敗過幾次,才能學會保持平衡,比別人多站一秒鐘。
這種在孩童時期藉著遊戲學會的基本能力,統稱為「智能體力」。日後進入社會時,凡事都需要這種「智能體力」做為思考和行動的基礎。
記憶中,我也曾經自己發明遊戲,還會幫遊戲命名。
我記得有一次,當我和朋友都覺得躲避球已經玩到沒意思的時候,就合力想出了一個全新的球類遊戲。
新遊戲的規則很簡單,一個人先將球高高向上拋,然後在下一個孩子接到球之前拍手。第一個拍1下,第二個拍2下,每多拋一個球,就多拍一下手。要比誰能在接球之前拍最多下,誰就贏了。
孩子當然都想贏,隨著拍手的次數越多,大家就越認真比賽。
我們把這個新遊戲命名為「拍拍球」。現在回想起來,這個遊戲可以訓練瞬間爆發力和判斷力,而比賽的形式,也讓我們學會制定與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思考新遊戲玩什麼、怎麼玩,其實是在增進我們的「智能體力」,這就是洞察問題、解決問題與創造能力的來源。而這樣的能力必須從小培養,長大後才會激發出旺盛的知識好奇心和付諸行動的進取心。
英式橄欖球的誕生全因為「玩心」
英式橄欖球運動(Rugby)起源於英國一所有名的拉格比學校(Rugby School)。某天一個名為艾利斯的學生在足球賽進行時,突然抱著球衝向對方球門。
手碰到球就犯規可說是足球賽的鐵則,而艾利斯的行動卻完全顛覆這個規則,這當然令所有人大吃一驚。但想不到這意外之舉,到了後來竟衍生成為一種新運動,到現在甚至還成了公認的英國紳士運動。
如果不是艾利斯一時興起的「玩心」,也就是他的「智能體力」,現在也就沒有英式橄欖球這項運動了吧。
牛津大學有許多來自拉格比學校這種公學的學生,也就是有許多「艾利斯」齊聚一堂,他們在研究或工作上,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和創新之舉。
事實上,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是眾所皆知的英式橄欖球強校,每年舉辦的校際對抗賽,足以令英國全體國民陷入瘋狂。這兩所大學不只在學問上,體育方面也是彼此的良性競爭對手。
父母一起重拾童心
孩童時期的遊戲也會影響孩子進入小學以後的學習。
換句話說,有了「智能體力」做為基礎,孩子可以發現更多新事物,拓展及加深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讓洞察力與獨創性開花結果。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習得「智能體力」呢?
我的建議是,父母在家裡可以試著跟孩子一起製作「遊戲配方」。
遊戲有的只用到身體,有的則要運用材料。當然還有市售的現成玩具,而家裡也有廣告傳單、毛巾、杯子或免洗筷等消耗品可以多加利用。
材料可以限定一種,但有時候混搭使用,像是將積木和黏土混在一起玩,更能激發創造力,孩子會依興趣發現各種新的收穫。
比方說,用黏土和免洗筷做成自己設計的房子或造型,光是這樣就足以讓孩子興奮莫名。隨著年齡增長,孩子也學會在各種遊戲的組合當中,創造更多新的事物。
家長和孩子一起思考遊戲時,要記得配合孩子的發展和興趣,發揮巧思,讓遊戲變得更有趣。如果孩子想要躲進衣櫥,就給他一個手電筒,讓他可以假裝在裡頭露營。
每個家庭都發揮巧思,啟發孩子的興趣,遊戲就能增添好幾倍花樣。
就從父母開始做起,自己先重拾童心,陪孩子一起遊戲。相信你會為孩子獨特的創意大受感動,從孩子身上學到更多。
――摘編自《世界第一牛津式教養法》先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