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軒說,腦中風主要分成兩種,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大部分原因是血壓長期沒有控制,所以越來越高,造成腦內血管破裂出血;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因為慢性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狹窄或心房顫動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所產生。中風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上的神經學檢查、血液檢查與腦部影像學檢查。腦部影像檢查主要是區分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因為急性期的治療二者完全不同。
王培軒說明,在治療上,急性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要嚴格控制血壓,嚴重者可能要緊急開刀將血塊取出;而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患者經醫師詳細評估病情,且中風發作時間在3小時內,可考慮施打血栓溶解劑。血栓溶解劑雖可增加30%的復原機會,但也可能造成6%顱內出血的可能性,因此施打前的評估相當嚴格。近幾年台灣的醫療積極推動腦動脈內血栓取出術,可增加打通堵塞血管的機會。
在此,台灣腦中風學會提出「臨微不亂」4字訣: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不要慌亂。當民眾發現有中風症狀時,一定要把握黃金時間盡快送醫。王培軒也提醒民眾,時間就是腦袋,發生類似中風的症狀千萬不要遲疑,趕快就醫才不會讓黃金時間白白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