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項由中國主導之基礎建設提案,針對其他國家之港口或道路建設加以投資,也藉此行動增加人流與物流之可能性,依此計畫中國方面以投資機關之名義,同時設立亞洲基礎建設之投資銀行(AIIB),比照美日早期成立之亞洲開發基金(ADB)模式,成立絲路基金,其包含之國家包括金磚五國也稱「BRICS銀行」。
中國以絲路為「經」,以投資為「緯」籌劃,在亞洲各國之間在人力、物力、財力的老大地位,其目的是要和美日歐集團分庭抗禮,但其作為尚未能獲馬來西亞等國之認同。
另外在中國除外的世界早就有「自由貿易協定」FTA,指對國與國之間,凡人的移動,資本的移動,智慧財產之調達,採取自由化之態度,其使貿易之行為能圓潤化。每個國家經國會之承認後簽署合意,至2017年止日本政府已和新加坡、墨西哥、馬來西亞、汶萊、智利、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瑞士、ASEAN、印度、祕魯、澳洲、蒙古國總共和15國已簽署完畢。
在2017年7月在布魯塞爾開議之日歐EPA會議(JAPAN-EU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在首腦會議中大致同意經濟互助之構想,然而由於「保護主義」之抬頭,中間也曾引發了疑慮,談到有關稅之問題,日本輸往EU之汽車、日本酒、牛肉之關稅及EU輸往日本之酒類、奶油、豬肉等之關稅,在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各種品項在協議成立之後,依據品目之不同皆有先後撤廢之可能。
以日本之汽車為例,協議成立後在第八年關稅可能完全取消,各國參與了EPA會議後,將對國內進出口之貿易品目逐項解決課稅之問題,由於項目太多且必須透過國會之審核,承認必會在時程上有所影響,在上述的諸多協定裡,在主旨上皆以互惠為原則,相互考慮對方之立場。
然而如今有一現象,為「利己主義」為核心的異論乃川普總統在2016年6月29日簽署TPA成立後,隨即宣布脫離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此一以美國優先為前提之TPP脫離行動造成保護主義之抬頭,使世界各國不得不重新算計自身的利益。如今看來從中國的一帶一路到亞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一切的經濟作為似乎不容易成功,幸好我國都沒有參加,免於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