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陪伴家屬 走到最後一刻

成大醫院器官移植協調師李培瑜。(施芝吟/攝影)
成大醫院器官移植協調師李培瑜。(施芝吟/攝影)

文/施芝吟
醫院器官捐贈勸募作業中,醫療團隊、器官勸募人員面對生死交關的第一現場,位處高壓力的工作環境,臨床上遇到瀕臨腦死生命末期病患,只希望家屬能適時的放手,讓善終遺願完成。因為器官捐贈移植讓原本即將殞落的生命,有機會因為另一份大愛而獲得新生,無數家庭心中多了希望。

面對生死問題,如何從通報切入到勸募,絕非一蹴可幾,尤其要考慮到家屬的心情。如何透過教育訓練,讓第一線病房醫護人員也成為勸募夥伴,李培瑜表示,溝通協調是最大的挑戰。

李培瑜研究器官捐贈與移植領域,發現器官捐贈數量遠遠不及需求,益覺前端勸募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2015年底申請轉調加入成大醫院器官捐贈勸募移植團隊,成為一名協調人員。

她解釋,協調師的最主要工作在器官勸募與移植相關業務。成大醫院將器官捐贈工作的前後端視為一體,並與13家醫院合作,建立起完善的通報系統,希望可以擴大宣導遺愛人間,讓更多民眾支持器官捐贈。在這個上游到下游的工作過程,協調師所扮演的,就是穿針引線的工作。

李培瑜表示,一旦家屬簽署器捐同意書,協調人員必須協調各檢驗單位與執行器官分享業務和摘取手術安排等一連串工作,從聯繫主治醫師、腦判醫師、移植醫師、器官受贈者與開刀房,甚至到器官捐贈完成後的離院程序,協調人員可說是從頭到尾陪伴著病人與家屬走到最後的人。

回想起剛加入移植團隊時,李培瑜跟著資深學姊參與了病人家屬的家庭會議。當時的她受到情緒感染,立場深陷兩難。經過這次的經驗,李培瑜對於協調人員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她明白協調人員在引導家屬抒發感受之後,還得要能夠懂得抽離出來,回歸到自己的角色,在關懷家屬感受的前提下提出勸募建議。

人在面對重大抉擇時,思考往往會搖擺不定,很多案例是家屬事前拒絕,卻到了病人臨終才轉念決定器捐。擔任器官捐贈工作穿針引線的角色,李培瑜看著受贈者恢復健康,家屬終於放心的真誠喜悅時;或是捐贈者家屬不再有慟容,而是帶著安慰平順的感謝心情離開醫院,點點滴滴的感動時刻,在在提醒著她「大愛不死,薪火相傳」的精神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