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神燈出現時,湧現在山林之間,飄然於江面之上,閃閃熠熠,巍峨晃漾,輝映人間猶如不夜之城。
明末清初有一學者朱一是,聽說姚江(現浙江省境內)有神燈現象,認為是鄉間百姓的荒誕之說。順治三年(丙戌年,西元1646年),他親自來到姚江,得知當地確有神燈。
據鄉民所說:「每年三四月間就可以看到,東郊岳廟最盛。」
東郊岳廟位於玉皇山,鄉民傳說玉皇大帝開天門迎接地上小神、小仙上天庭,所以產生神燈。
於是,朱一是帶著幾位同輩前往,靜靜地等候時機,可是一連數次都沒有遇到。廟裡的僧人說:「每當天氣驟熱,將要下雨時,就能看到。」
朱一是就等著天氣驟熱,帶著友人於傍晚時登上山頂玉皇殿,登高遠眺。忽然,看見二燈冉冉從廟裡飄出,就像懸浮在他的腳底。再回首環望四周,周圍全都是閃閃爍爍的光輝,猶如晨星降落在原野。
一會兒,神燈越聚越多,似乎有成百上千、上兆。熠熠閃耀,飄然往來,非常壯觀。
神燈有的是一燈獨行;有的是二燈並行;有的是上百盞燈有序排列,徐徐而行,猶如帝王出行,儀仗隊在前面開道。也有的像是二隊輪值;有的像是作揖與人道別;有的高高擎起;有的緩緩下移;有的像是坐著小睡;有的穿林踏險而行;有的在渡江,開始渡江時宛如掀起衣服,一幅猶豫不決的樣子,一旦登岸則迅速前行。
神燈的光輝,有的明亮,可以照耀庭院;有的晦暗,像是蒙著一層東西;有的燈熄滅後又自動復明;有的是幾盞燈合為一體;也有的燈能夠「分身」,以一分為多個。
這些燈,或是迎風飛速前行,光焰反而熾烈;有的緩緩而行,光輝比較收斂;有的排列成一條線,宛如星橋燈市;有的燈待在幽靜之地獨自明亮著,遠遠望去 猶如從寒窗透出,放出熒熒的光暈;有的燈猶如高高地懸掛在半山腰;有的燈宛如漁火靜置江間叢葦中。神燈光輝一直持續到初更(19時至21時)鐘鳴時才全部消散。
朱一是和友人看著眼前的壯觀景象,實在不知該如何解釋。他只能將看到的景象如實記載下來,希望後世淵博之人能解開這一奇異的現象。
除了餘姚玉皇山的「姚江神燈」之外,四川峨嵋山、青城山、江西廬山天池峰以及山西五臺山等地也多有出現。
大清康熙辛亥年間,川湖總督蔡毓榮奉康熙之命入蜀祭祀山川,為大清祈福禳災,祐國庇民。他於公務之際,登臨峨眉,也親眼目睹雲海中湧現的璀璨神燈。有的如圓輪蓬勃,有的如太極暈、大圓鏡等,巍峨晃漾,照耀天地。當時隨行的官員,不顧官級品階,都興奮地振臂歡呼。
明、清時期,也有不少人親眼目睹神奇景觀,於是不少文獻中,也輯錄著神燈詩賦。明末清初大儒黃宗羲作《姚江春社賦》,記載了神燈景觀。
參與《四庫全書》編修的清代學者邵晉涵也曾作詩《神燈》,云:
江上神燈夜有聲,
蔥蘢影裡見空明。
簫光未逐東風散,
錯認人間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