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網貸平台(P2P)因風險很高,在正常國家很難生存,但在中國卻蓬勃發展,而且中共還讓眾多投資人相信這些平台具有「剛性兌付」實力。截至2019年1月底,中國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8.13兆元(人民幣,下同)。P2P「剛性兌付」的神話是怎麼形成,又緣何破滅?
P2P的剛性兌付是指項目產品到期後,P2P平台必須分配給投資人本金及收益。當投資產品發生逾期和兌付困難時,P2P平台需墊付投資人的本金和收益。
P2P通常是以高利息、高回報來吸引投資人的,但高回報就意味著高風險,而「剛性兌付」表示投資人的高收益投資是100%沒有風險的,天下有這麼好的事情嗎?
P2P平台風險高
在中國金融行業有20多年經驗的金融人士劉燕林對本報表示,P2P起源於英國,隨後發展到美國、德國等國家,但是至今都沒有發展起來,那是因為P2P存在金融缺陷。
P2P是在網路上進行的類似銀行的操作,吸收存款,然後再貸款給籌資公司獲取高額利息。但是由於通過P2P貸款的公司通常是在銀行無法貸到款的高風險企業,因此投資P2P的風險很高。
劉燕林介紹說,對於像美國這樣的法規相對健全的國家,其銀行運行相對完善。一般正規金融機構有能力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包括企業信用狀況、還貸能力等。但是P2P平台很難獲得這樣的數據,有些企業正是因為其信用不好,在正規的金融行業裡無法獲得貸款,只能到P2P去尋找機會。這些企業屬於高風險客戶,它很難有一個事前、事後、事中的風險管控能力。
他舉例說,一個剛到美國的人,沒有任何信用紀錄,那麼你獲得貸款的金額就會少,成本也會比較大。如果你到美國很多年,有房有車有事業,那麼你的風險相對比較小,那麼你獲得貸款的額度就會比較大,利率也比較低,這就叫風險評估。
在金融體系透明、監管嚴格、法律獨立的美國,P2P很難作大。但為什麼存有缺陷的P2P卻可以在中國大陸發展壯大?劉燕林表示,中共政府是背後的推手。他說,2013年,中國金融危機一觸即發,銀行出現大量呆帳、壞帳。中共這時需要一個「接盤俠」,轉嫁風險,而P2P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據劉燕林的統計,從2007年到2012年的5年間,大陸的P2P平台只有160餘家。可是從2013年開始,P2P平台數量暴增,直到2018年,全中國P2P平台數量激增至1萬餘家。納入統計範圍內的就有6千多家。
剛性兌付是中共的經濟「造神」運動
據網貸之家的數據,截至2019年3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台數量達到6,623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台達到5,596家,占比84.5%。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而目前逾期金額最高可達兆元人民幣,受害者有上千萬人。
很多P2P投資人是因為相信政府的「剛性兌付」才投資。「牛板金」平台受害人居女士告訴本報,她投資是因為對政府的信任,「杭州政府大力宣傳,各大媒體皆有報導,感覺P2P網貸很正規,再加上北京銀行給它作存管銀行,我們感覺它是非常可靠的。」
「抓錢貓」平台受害人李莉也表示,因為有杭州副市長站台,讓她覺得這個平台是可靠的,「我們參與(抓錢貓)確實是有國家引導的,抓錢貓當時也是獲得杭州市獨角獸企業的一個稱號,(獨角獸公司是指那些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並且在一些相關的論壇上邊,副市長都站出來為它(企業)頒獎。」
而深圳「萬盈金融」平台的控股股東是國營企業——宜賓製藥,它擁有該平台80%的股份。「萬盈金融」受害人朱小姐表示,大多數投資人都是因為看到國企80%絕對控股而投資的。
《21世紀經濟》曾報導說,在「萬盈金融」平台上標示著「100%本息保障、大型國有企業控股的投資機構, 充分保障投資者本金及收益的安全」。但是記者發現如今的「萬盈金融」網站,已經找不到這句話了。不過「大型國企宜賓製藥旗下互聯網金融平台」「國資背景」處在明顯位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國大概有256家國資背景平台,八成成立於2014年至2017年,目前正常營運的有207家,其中國資控股的83家,國資參股的124家。這些國資背景的平台爆雷後,投資人不僅拿不回利息,本金也拿不回,基本上是血本無歸。
很多P2P受害人都是衝著國企的「剛性兌付」而投資的,直到爆雷了才知道被騙。但是當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民眾仍是一搶而空,而中國大多地方政府都已破產,為什麼民眾還會趨之若鶩?
有評論認為,中共建政以後,消滅了私有財產,建立所謂的公有制,政府控制了所有國家資源,老百姓只能等待「組織分配」,從統一「糧票」、「肉票」到「大鍋飯」、「鐵飯碗」,在暴力與洗腦的雙重作用下,大陸人相信政府是不會破產的,相信政府的剛性兌付,因為中共壟斷了整個國家資源。
中共蓄意營造「剛性兌付」的形象,實質是讓中國民眾在經濟上產生對政府的依賴感,生出「必須依賴中共才能生活甚至生存」的錯覺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