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往「帆船基地」聚集而來的遊客,特別是在週末假日,那人潮更是集中在傍晚4點或5點,因為跨海大橋要演出「開橋」獨門秀啦!
現在的大鵬灣,似乎充滿度假的樂趣,全台唯一的單口囊狀潟湖裡有風無浪,可以駕帆船、划獨木舟、跑快艇,樂趣無窮的水上活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風浪好手。每年4月舉辦的大鵬灣遊艇帆船系列活動,營造水面風帆點點的獨特風光,讓大鵬灣奠定了台灣風帆活動代表性的地位,如果錯過今年,明年一定要提早規劃。
日治時代水上機場潛艇基地
但您知道嗎?在日治時代末期,大鵬灣作為軍事基地,連當地人也不能隨意進入。日本海軍航空隊在灣區建立水上機場及潛艇基地,二戰結束後,接管台灣的國民政府成立空軍幼校,仍然是軍事重地,因此,民眾的牡蠣養殖工作遭到禁止。直到民國78年以後,空軍漁業管理所裁撤,空軍幼校遷移後,灣區的牡蠣養殖才慢慢回復。
大鵬灣域近300年來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養殖變遷史」,港灣遍布的魚塭,多到像一畝畝水田似的,而水面上則是布滿一排排的蚵棚與一區區的箱網,在無人管理的狀況,蚵棚迅速增加。民國84年時,養蚵面積占水域的82%,但因為潮流口淤淺和未做好規劃工作,造成潟湖水質惡化,四處可見蚵架和傾倒蚵殼。
民國86年,「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正式成立,開始積極處理灣域養殖沉痾,終於民國91年將蚵棚全部拆除完畢,箱網部分也陸續拆除中。然而除去蚵棚箱網的潟湖水質,卻不同於一般港灣,水底的淤泥仍然存在,而且只有跨海大橋下一個出海口,潟湖的海水替換率約1個月才能完成1次。所以遊客可能發現,大鵬灣的海水沒有想像中的蔚藍澄澈,總感覺是灰綠而混濁,這就是過去養殖漁業留下的痕跡。
「蚵殼島」蚵殼造島的傳奇
養蚵的過往,在潟湖中殘留的遺跡,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來帆船基地搭快速遊艇,或者乘坐帆船漫遊的遊客,都可以在湖面上發現一座奇特的小島——遠遠看去是一處淡黃的淺灘島,小島旁搭建著大型的棚架小屋,這就是挺有名氣的「蚵殼島」。
用養蚵的廢棄蚵殼堆積而成,把大鵬灣養蚵的故事永久呈現在這裡了。所以遊客可以乘船登島,除了一探蚵殼堆積成島的傳奇,還可以在棚屋中品嘗各式鮮蚵的美味,為大鵬灣旅遊增添一點停駐的趣味。
只是民國105年,一場強烈颱風莫蘭蒂重創大鵬灣,蚵殼島旁的棚架幾近全毀,這幾年來,遊客無法上岸,只能繞過空無一人的小島繼續前行。
往跨海大橋而去,全長579公尺,橋面寬30公尺的跨海大橋,它跨過了哪個海洋啊?能夠跨過大海的大橋,還真的是雄偉壯觀,是一座特殊三向度設計的斜張橋,橋身側看如揚帆啟航的船,背面則如英文字母A。它就位在大鵬灣潟湖出海的海口,也就是船隻一出跨海大橋就可以航向大海,進入台灣海峽的領域,也就是能夠跨海而去的一座大型橋梁吧!
獨一無二「開橋秀」備受矚目
在沒有夜間七彩燈光照耀的跨海大橋,也許單調了一些,但是它卻是全台首座可開啟式的橋梁,是台灣獨一無二的貼心設計。
為了怕阻斷潟湖內來往的風帆與遊艇的進出,特別設計了可以開啟75度仰角,跨距達20公尺的開橋秀,每到開橋秀時間,通過橋梁的車輛要全部管制通行。而橋下的遊艇、帆船也已在湖面上等候,只等引領期待的時刻到來。直到一陣悅耳的音樂響起,橋面的水泥鋼板即緩緩掀開,橋上橋下遊客的手機、相機也開始拍攝。在屏息專注的10分鐘裡,沒有任何喧譁吵雜,張著白帆的船帶著遊客快速地通過,撲撲作響的遊艇也安靜下來,20公尺的橋面在音樂聲中掀起,又放下。
為了這10分鐘美妙感受,也許很多遊客等待了一整天,安排了好幾個的行程,才能如願以償。然而在等候的時光裡,可以參與大鵬灣的水域活動,學習駕馭帆船、獨木舟、玩風浪板,帆船基地會提供教學服務,有專屬的教練並配有完整的器材設備,因為港灣的水域平緩柔順,非常適合初學的民眾。此外,還有特別打造的200公尺人工沙灘,布滿綿密細沙的沙灘,沒有翻湧而來的風浪,可以帶孩子來玩沙戲水,是一家大小都能來遊玩的好地方。
【小叮嚀】跨海大橋開橋秀
每週六、日和國定假日有開橋秀可觀賞。夏季時間下午5點開橋,冬季時因晝短而提前至下午4點半開啟。
欲看秀的遊客必須將車輛停在橋下停車場,再步行上橋,因為會管制交通,務必要提早就定位等待。(全文完)◇
【屏東大鵬灣1】燈會人潮褪去 再現樸實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