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5月進口降幅達近3年來最大降幅,分析認為,因內需疲弱,美中貿易摩擦前景不確定,未來中國外貿形勢依舊嚴峻,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容忽視。
中國海關總署週一(10日)公布,以美元計價5月進口同比下降8.5%,路透調查預估中值均為下降3.8%;進口同比降幅為2016年7月以來最大,當時降幅為12.5%。
中國進口下降的降幅超出了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期,雖然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是一個原因,但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總體經濟動能在減弱。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路透說,進口降幅超出預期,根本上還是因為終端需求不足,進口是「實打實地由國內需求驅動的」,說明國內需求仍然低迷、經濟下行壓力仍存。
出口弱成長 前景不樂觀
海關總署還公布,以美元計價的5月出口同比成長1.1%,好於預期。路透認為,外貿商「搶出口」是主要因素,但由於全球經濟進入放緩階段,出口數據將難以持續大幅成長。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李金柳對路透說,「5月以來美中貿易問題添變數,對貿易形成擾動,如部分商品或再度搶出口,同時對美大豆進口減少等,未來走向仍需關注6月底G20會議關鍵時點。」
中海晟融經濟學家張一認為,出口好於預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近期人民幣快速貶值,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國加稅和主要經濟體經濟萎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數據顯示,中國前5個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下降3.7%,出口成長0.4%。
張一說,「總體上,對今年全年的外貿並不看好,出口將成為影響全年經濟成長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從PMI等領先指標可看出中國經濟降溫,華寶信託宏觀分析師聶文表示,而且中國進口的加工貿易仍占四、五成,在出口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進口仍會承壓。接下來幾月出口會進一步下降,進口也是會延續弱勢。
貿易戰影響 中國經濟再承壓
受貿易戰影響,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還顯示,今年1~5月,美中貿易總額降至2,096.8億美元,按年下跌14.5%。
今年1~5月,中國對美國出口按年下跌8.4%,對美國進口則大幅下跌29.6%。因此,美國已不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退居第三位。東協取代了美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5月貿易數據顯示了國內需求弱於預期的最新線索:中國的進口成長將進一步放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跌破7元大關;這些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都正在上升。
2019年5月分,中國出口成長1.1%,好於4月出口下降2.7%。但部分成長原因反映在5月初,即美方提高關稅之前。
而中國的進口量正以從2016年中期以來最快的速度大幅下滑:自4月上漲4.0%之後,5月進口同比下跌8.5%。根據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步履蹣跚的鋼材價格顯示,5月的新訂單大幅減少,為內需疲軟的最新跡象。從年初至今,進口下降了3.7%。
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兩種進口項目——建築業和電子產品生產。例如,韓國和日本,兩國的電子產品生產商是中國電子產品供應鏈的主要動源之一。中國4月從日本進口的商品成長1.4%,5月則下降了15.9%;中國從韓國4月的進口量下降2.4%,5月更大幅減少18.2%;來自台灣的進口下降得更快。這些數據表明,未來幾個月中國電子產品的出口量將下滑。此外,中國的銅、石油和鐵礦的進口成長也趨於緩慢,或完全下降。
而中國2019年的經濟亮點,即住房項目,由於今年年初信貸成長反彈,以及北京對地方政府支持市場採取了寬鬆立場,較有起色。但4月信貸成長再次放緩,水泥、玻璃、電力和金屬等主要工業的產出也相繼放緩。
報導指稱,除非北京當局在G20峰會期間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取得突破,否則人民幣將會持續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