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內需疲軟,外貿停滯,中國紡織服裝業深陷困境,出現停產倒閉潮。
中國海關6月10日發布的統計,前5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79萬億美元,下降1.6%。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8.4%,進口降幅更大,同比下降29.6%。僅5月分,中國進出口總值3860.3億美元,下降3.4%。其中,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1.1%,而進口下降8.5%,5月貿易順差較4月高出278.5億美元。
一些分析指出,中國5月出口同比增長的原因是「搶出口」,趕在美國繼續對2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之前。
而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則認為,5月出口是小幅增長,大部分原本流向美國的產品現在被迫轉向了其它國家。
他對《大紀元》表示,出口要保持長期增長還是有限,「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有美國這麼大的市場和購買力,也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那樣能容忍中國的順差,如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向東南亞、歐洲、中東出口增加的話,那進口也勢必增加,這些國家不會像美國那麼容忍這麼大的順差,那中國的出口還是會出現問題。」
紡織服裝業出口停滯
湖南服裝企業主陳先生告訴《大紀元》,通常7、8月是紡織行業的淡季,一般都放假,但今年提前了一個月,6月開始好多服裝廠都放假了,「特別是做外貿的,貿易戰對沿海出口企業影響很大,我老婆的叔叔在廣東深圳做牛仔服裝出口美國,今年普遍沒有訂單,廠已經很難維持。」
陳先生說他去年12月底,為了購買生產2019年春款和夏款童裝布料,專程去了浙江紹興柯橋服裝布料生產批發市場。一布料生產廠的老闆請他吃飯的時候說,「貿易戰開打後,沿海好多出口美國的大服裝廠因為美國採購商不到中國來採購,造成好多服裝企業破產倒閉,我們這邊的布料廠也沒有了訂單,關廠的越來越多。」
浙江紹興柯橋輕紡城是中國最大紡織品交易市場,大部分產品供出口。陳先生說,那裡曾有上萬家企業,但感覺有1/3的企業都倒閉了,「大批廠家倒閉,一家挨著一家,我以前認識的生產布匹的好多廠家也關門了,門面都寫著出租轉讓。」
陳先生談到倒閉的原因時說,「這個美中貿易戰是最大的衝擊,布匹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不高,美國這些國家自己不生產,都是從中國來拿貨,美國的採購商不到中國來採購了,廠家沒有訂單當然就關門了。」
根據海關去年4月和12月的數據,中國紡織業整體出口同比2次出現負增長。
惠州企業主曾先生對《大紀元》說,他一個做回收設備生意的朋友告訴他,貿易戰以來現在廣東很多織造廠倒閉,「他收購很多設備,但現在是賣不出去,沒有人再願意開廠。」
美國是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第一大市場。《中國棉花網》披露,河南的紡企表示,現在紡織企業兩頭受壓,一邊是前期採購的原料價格變高,直接推升生產成本,另一邊是銷售遇阻,下游客戶不報價也不採購,5月中旬中美雙方開始互加關稅時,棉紗銷售就已經停滯。
而對布廠來說,未來貿易形勢的不確定迫使廠家不敢接單。一些企業因為每天幾十萬的成本消耗,在6月分停產休息一個月;有些小型企業早就關門停產。
今年4月央視的消息稱,江蘇紡織重鎮吳江盛澤鎮紡織企業停產幾百家,停產的中小企業約占整個中小企業數量的1/3,引起轟動。有「中國絲綢名鎮」的吳江盛澤有2000家紡織企業。
河南的企業主表示,中美貿易戰對棉紡產業鏈影響遠大於業內人士的預估。
業界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占美國服裝進口的比重小幅下降,美國對中國服裝的進口停滯不前,許多類別的中國服裝占比出現兩位數降幅,其他國家的進口出現增長。而預計在加稅之後,占比下滑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對美出口數據可能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紡織服裝業內需疲軟
陳先生表示,大批服裝廠提前放假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內消費不足,「我做的童裝基本在國內銷售,現在我們基本沒有訂單,沒訂單就不敢做,做了就虧本,假如做個2萬件放在那裡,可能虧3~5塊都沒有人要。失業的人很多,大家普遍沒有錢,消費相當疲軟,整個經濟疲軟。」
湖北襄陽一家紡織有限公司在柯橋的布料批發主劉經理對大紀元說,整個大的經營環境都不好,什麼生意都不好做,「現在是買家市場,花錢容易掙錢難,這邊很多廠都關掉了」。
《首創期貨》的一份研發報告指,紡織行業悲觀氛圍濃厚,終端消費持續走軟。報告說,5-7月是紡織行業傳統淡季,在中美貿易前景黯淡下,海外訂單大幅流出,一些外向型企業表示8月分及以後訂單明顯萎縮,向東南亞轉移的跡象非常突出,直接影響到對棉花棉紗的需求消費。
報告還說,國內紡織服裝市場消費持續疲軟。由於需求放緩,產成品被動累庫嚴重,多數紡企庫存較去年同期增50%以上,個別企業庫存比去年同期增10~15天,有的甚至超過40天。而棉紗庫存逐日增加使一些紡織廠資金周轉困難甚至很難湊錢買皮棉,已有一些小廠停產,多家調整工人班次減少生產時間。大多數企業對於下半年紡織行情集體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