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人情緒管理不良承傳給下一代人,彼此生厭,這也難怪有的孩子會怨恨自己的個性像爸(媽)。
壓力不是貶抑詞
人生充滿著很多挑戰和機會,溫室的花朵容易夭折,我們要怎麼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不單是有陽光,風吹雨打也不少呢?「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我在職場上曾經遇到一位同事當面告訴我,他莫名的討厭我,所以不願意接受我的管理,當下我覺得錯愕,事後,我更明白為什麼現在勵志的書籍這麼多,批評的人永遠不會少,這就是生活。因此,給孩子的愛還應包含面對壓力的包容和氣度。
有很多父母一生任勞任怨的辛苦工作、只為給孩子滿滿的愛,但是過分干預的愛反而容易教養出「孩奴、媽寶」。「是媽媽不好沒幫你拿水壺」「記得帶鉛筆,記得帶手帕,記得…」「隔壁小明有補數學,你也去補,不然趕不上同學」,擔心孩子、過度焦慮、不安的感受也會讓孩子變得怯弱,失去人生鬥志。試著透過溝通,讓孩子學習自己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方說「寶貝,以後出門自己檢查有沒有帶水壺好嗎?」「媽媽有時候會忘記,我們學習當大人自己負責好嗎?」
每一個人都曾經是小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夾縫中生存的青壯年,讓我們學習療癒自己的心靈和創傷,以寬恕與包容對待我們的下一代,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的真愛並不斷的傳承下去。(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