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母親」將逐漸消失?

兒盟呼籲透過以下三大面向的政策「除錯」,政府才能讓女性安心地當媽媽。
(123RF)
兒盟呼籲透過以下三大面向的政策「除錯」,政府才能讓女性安心地當媽媽。 (123RF)

文/記者林紫馨
台灣總生育率已連續4年下滑,近來國際排名常落在後段班,2018年僅高於韓國,名列全球倒數第二。「母親」這個角色是否可能逐漸在台灣社會消失?

根據兒福聯盟日前公布「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與育兒現況調查報告」指出,「不必生」、「不想生」、「沒有條件生」是越來越多女性同胞的共同心聲。

素人全職媽媽吳小姐表示,一家3口僅有先生一份收入,經濟壓力很大。職業媽媽葉小姐則說因為待在友善企業,放完育嬰假還能再回到職場,但小孩臨時狀況多,公司要能體諒臨時請假的狀況,目前有考慮生第二胎,但公幼不好抽,幼兒園的負擔沉重,令她卻步……

面臨諸多社會現實問題,女性朋友選擇生孩子?還是不生?

兒盟調查發現,在認知上,46%育齡女性(20~44歲)認為沒有一定要生孩子;在意願上,61%育齡女性沒計畫要生(或再生)孩子。

進一步探究不願生育的原因,有64%的媽媽表示「經濟狀況不允許,無法負擔育兒費用」,也有超過40%的媽媽說「無法保證給孩子理想中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未生育的55%女性表示「不想現有的自由和較寬裕生活被影響」;韓國則以「社會環境難以讓孩子幸福地生活」為最主要的原因,占25%,都顯示出難以催生,母親角色逐漸消失的困境,而在認同這種自由至上的價值觀,台灣女性的比例是韓國女性的3倍!

而深入探究家有0~6歲孩子的媽媽們,願意再生育原因,最多是「希望孩子有手足相互扶持」(81%),其次則為「擔心孩子孤單」(61%)。可見媽媽們不管生還是不生,最牽掛的還是孩子。

未來媽媽在哪裡?

兒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指出,調查顯示,年輕未生育女性沒有一定要生孩子的認知尤其強烈,逾60%未生育育齡女性表示「不生孩子也沒關係」,37%甚至同意「與其養孩子,不如養寵物。」

但這群未來媽媽中,仍有59%有計畫在未來生孩子,卻有34%認為在生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得不到職場上的支持,更有42%覺得政府政策支持相當薄弱。由此可見,不友善的勞動環境和政策,可能讓未來媽媽們打消生育孩子的念頭。

此外,年輕女性也認為在生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會得不到工作職場上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也相當薄弱,令人擔心這群「未來媽媽」的生育意願已被澆熄,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將日益嚴峻。

全職媽媽好輕鬆?

兒盟調查發現,75%職業媽媽們深受工作與育兒失衡之苦。「上下班時間及接送小孩時間會衝突,半夜照顧小孩無法充分睡眠,隔天還要早起上班。」、「工時太長、加班文化,沒有彈性工時或在家上班等,小孩必須留在幼兒園很晚。」、「因為輪班制,總是要想辦法看孩子該如何安排。」

而在另一方面,全職媽媽處境也不輕鬆,經濟無法自主,需要依靠家人,疲累導致身體出狀況,健康亮紅燈,在社交和未來生涯規劃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也有20%全職媽媽因「伴侶或親友對全職媽媽角色有所誤解,認為在家照顧小孩是輕鬆的工作」而感到充滿壓力,顯見社會上對母職辛勞,仍有諸多誤解。

搶救母親大作戰

李宏文強調,育齡女性所期待的催生政策中,合理房價、收入增加、企業友善育兒措施,最有機會提高女性生育意願,才是催生關鍵!兒盟呼籲透過以下三大面向的政策「除錯」,政府才能讓女性安心地當媽媽:

一:友善企業、房價與收入

房價、收入和友善企業,是讓育兒家庭有感的關鍵:兒盟調查發現,雖有8%受訪女性表示沒有任何因素可提升生育意願,但逾90%受訪女性指出合理房價、收入增加、企業友善育兒的措施,最有機會提高她們的生育意願。

二:支持全職媽媽

媽媽把孩子送托育可得到6千元的托育補助,與全職媽媽可領取2,500元的育兒津貼,兩者的額度差很多。因此,提供全職媽媽經濟支持和資源協助,也將影響生育意願。

兒盟建議相關單位應參考全職媽媽認為最有幫助的前三名支援服務:有幼兒專屬課程和托育服務的親子課程、可短暫照顧孩子的臨托服務、友善育兒環境,讓有意願自己帶孩子的女性,不會因為得不到相關協助而打退堂鼓,甚至放棄當媽媽。

三:二寶加碼補助

鼓勵一寶媽給孩子添個手足:不論優先使用(準)公共化幼托服務或補助,政府都只針對家有3個孩子的育兒家庭才加碼。然而,家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再生育意願只有11%,遠低於有一個孩子的母親;未生育的女性當中,僅有8%願意生3胎以上。因此,兒盟認為政府應從第二胎開始,就提供公托、公幼優先入學及補助加碼,讓近半數有再生育意願的一寶媽媽,更有資源和動機來生育第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