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智慧迎戰巴金森氏症 專家談預防與保健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病變退化的疾病,疾病產生的病理原因包含基因突變、遺傳、環境毒素和退化。(123RF)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病變退化的疾病,疾病產生的病理原因包含基因突變、遺傳、環境毒素和退化。(123RF)

文/記者鄧玫玲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與財團法人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日前於中山醫學大學,舉辦〈2019智慧迎戰巴金森氏症:專家談巴金森氏症及失智症之預防及治療〉活動,現場將近100位患者與家屬參與。藉由與專家面對面交流活動,提供疾病知識及最新的醫藥研發成果,讓患者與家屬對此疾病有更清楚的了解,並教導患者運動復健的技巧,以增進平時活動功能,最後並呼籲社會大眾對於此疾病的重視。 

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疾病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70歲之後約有2~3%的人口罹患此病,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全世界估計有800萬名患者。此疾病的症狀多樣化,包括四肢顫抖僵直無力,導致運動障礙、精神症狀及失智症,症狀惡化的速度很快,在疾病確診之後3~5年內約有30~50%的患者會合併出現失智症,5~7年可能導致患者完全失能,因此造成患者、家屬與社會很大的衝擊。

巴金森氏症患者肌肉僵硬動作緩慢,有顫抖現象導致平衡不佳無法立刻調整重
心,常常會跌倒。(123RF_大紀元合成圖)巴金森氏症患者肌肉僵硬動作緩慢,有顫抖現象導致平衡不佳無法立刻調整重 心,常常會跌倒。(123RF_大紀元合成圖)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安芝指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病變退化的疾病,疾病產生的病理原因包含基因突變、遺傳、環境毒素和退化,目前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左多巴(L-dopa),此藥物雖然沒有辦法阻止神經繼續退化,也無法預防患者出現失智症,但是依照醫師指示,規律服藥可以減輕運動功能障礙,以維持日常生活功能。

漸進式增加運動幅度  可以預防及延緩退化

有22年臨床經驗的弘光科大物理治療師呂麗華教授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肌肉僵硬動作緩慢,有顫抖現象導致平衡不佳無法立刻調整重心,常常會跌倒。她與病患分享日常保健的運動方法,藉由漸進式增加運動幅度的大動作原則,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學習無痛練習,長期下來可以增加關節靈活度、訓練肌耐力與心肺功能;在日常中保持漸進性的運動,可以預防及延緩退化,也可以讓患者安全地自主生活,保持平衡不再摔跤。

醬菜、牛肉、奶製品、氣泡飲料 加速巴金森氏症惡化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指出,根據科學研究,醬菜、牛肉、奶製品及氣泡飲料都會加速巴金森氏症惡化,平日盡量多吃高纖蔬果、非油炸食品及魚類,才能延緩疾病退化之速度。另外要依據患者的吞嚥狀況,選擇將食物煮軟爛或打成泥狀;若是患者經常喝水嗆到,則需要考慮將液體或湯汁變得濃稠一些以增加阻力,可以購買食品增稠劑或以少量太白粉或地瓜粉使湯汁變稠,有利於吞嚥;在保健食品選擇上,建議詢問醫師必要性及可行性後再進行購買。

 (123RF_大紀元合成圖) 依據患者的吞嚥狀況,選擇將食物煮軟爛或打成泥狀;若是患者經常喝水嗆到,則需要考慮將液體或湯汁變得濃稠一些以增加阻力。(123RF_大紀元合成圖)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瑞金基金會董事何應瑞博士指出,患者的認知退化與憂鬱問題必須由生理、心理、社會等三個面向積極介入,從生理角度,要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 1. 抑制神經死亡、2. 增加神經新生、3. 恢復神經正常活性。達成上述三項功能,將可以看到神經不再繼續死亡或死亡的數量減少,受損的腦部組織逐漸修復(或原本萎縮的體積逐漸回升),異常的神經電活性會恢復正常。

日常中保持漸進性的運動,可以預防及延緩退化,也可以讓患者安全地自主生活,保持平衡不再摔跤。(123RF)日常中保持漸進性的運動,可以預防及延緩退化,也可以讓患者安全地自主生活,保持平衡不再摔跤。(123RF)

何應瑞說:「200年了,巴金森氏症被記載200年了。每個人都可以協助科學研究,以治療巴金森氏症」,「新的藥物療法,必須經過非常嚴謹的臨床試驗,才可以廣泛應用於治療病人。臨床試驗需要龐大資源,需要大家一起協助,讓醫藥研發盡快成功,以便嘉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