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教授陳新團隊,開發出生醫診療的「生訊儀」(NeuLive)智慧型無線神經調控器,不僅體積微小,還能無線傳輸資料與電力,晶片控制系統自動判讀腦部異常的神經活動,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未來可應用於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和憂鬱症等神經性疾病。
陳新表示,傳統的深腦電刺激器缺乏紀錄功能,無法達到個人化電刺激的調控,固定持續刺激腦部會誘發副作用,例如干擾記憶、認知和睡眠,而新的晶片系統運用閉環式刺激,發現異常活動訊號才觸發刺激,搭配體外診療控制器,即時執行人工智慧演算法,可在前144毫秒訊號中,預測未來500毫秒神經訊號,進一步在腦波發生異常時完成自動偵測並觸發刺激。
目前帕金森氏症後期的治療方式,需要開刀將電池放進胸腔,進行神經刺激,當電池到達使用年限時,病患須承受第二次的侵入性植入開刀手術更換電池,使病人風險加倍。
陳新表示,團隊研發出的晶片,將神經紀錄、神經刺激以及無線電力與資料傳輸功能整合成單一微型化晶片系統,並將電源與訊號控制器改置於體外,大幅簡化手術。
傳統的電池長寬約為5公分及3公分,陳新說,目前全球都在開發晶片式的刺激系統,但是只有清大能做到長寬0.5公分微型,這項技術今年5月與生奕科技合作,開發「生訊儀」智慧型無線神經調控器,獲得台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設計獎,預計今年就可能進入大型動物實驗階段。
而這項技術是科技部「產學研發聯盟合作計畫」(REAL計畫)項目,政務次長許有進表示,以產學桂冠計畫模式的台灣半導體產學研發聯盟(TIARA)為主,補助IC設計、製造、封測領域前瞻技術研究,由國內半導體領域產業界累計投入2.3億元,科技部投入1.16億元,讓產學界合作進行前瞻技術研究和高階研發人才培育,REAL計畫預估將幫助半導體業搶攻30億元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