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綱為女主角艾碧嘉居住的城市,因為致命疾病肆虐被政府封鎖,在她年幼時,父親也因為染病被政府官員帶走。如今,已經成年的艾碧嘉,卻意外發現父親有可能還活著,她也因此踏上了尋找父親下落的冒險,並因此得知,所謂的致命疾病,背後竟有著驚人的真相。
就電影的設定而言,《魔法禁界》裡的世界完全與現實無關,艾碧嘉的家鄉城市完全是個虛構的國度。以時間線而言,則類似真實世界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車輛、電話等設備均符合那個年代的特色。電影也因為這樣,散發出一種濃郁的古典風情,這是與一般的反烏托邦類作品最大的不同。
「致命疾病」 疑點重重
而「致命疾病」這項設定,在片中很輕易就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疑點重重。因為艾碧嘉所在的城市,與一般的城市其實並無明顯區別,路上並未充滿病懨懨的行人,屍體更是難以在街上發現,人與人的相處互動,更無法感受到致命疾病橫行的危機感。
然而,城市卻總是有執法嚴厲、遮著臉的巡邏員在巡邏,隨時捕捉所謂的「感染者」。種種情形,都能讓人感受到,政府勢必有所隱滿。
一位政府巡查員的真實身分在艾碧嘉面前曝光,成為陰謀逐漸被揭穿的契機。故事的這項安排是成功的一筆,一來該巡查員的真實背景與女主角關係匪淺,有助於增強重要角色的連結;二來,他的政府雇員身分,也得以成為艾碧嘉的助力,為故事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可稱為女主角的「御用巡查員」。
就敘事方式而言,《魔法禁界》有90%的劇情的是採女主角的視角來推進劇情,因此電影大部分的時間可說是單線敘事。這樣的安排,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限制了故事的格局,畢竟推進故事幾乎只能完全靠女主角的單人衝撞。不過反過來說,也能讓觀眾充分融入艾碧嘉的視角,與她同步了解事情脈絡。
艾碧嘉與父親共享天倫之樂的兒時回憶,在片中也成了一種敘事工具。每當女主角遇到瓶頸時,這些回憶片段就會適時出現,為過關斬將提供線索。這樣的安排嚴格說來是優缺點各半,壞處是回憶片段顯得太過工具化,純粹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好處是可以補足女主角的許多兒時背景,及有關電影背景的補充設定。
至於艾碧嘉逐步追尋真相的過程,則算得上跌宕起伏,各種大大小小的波折不斷,符合「冒險」一詞的定義,這也是本片娛樂性的基礎。在政府封鎖消息,且執法嚴厲的情形下,艾碧嘉的試圖突破限制,挑戰現行體制的枷鎖,自然也就帶有像極權主義挑戰的意義,讓女主角的歷險有著強烈的反烏托邦色彩。
電影並未賣關子太久,劇情約到一半左右,真相就攤開在陽光下,所謂的致命疾病只是個騙人的幌子,消除魔法才是政府的真正目的。被巡查員抓走並強制隔離的「感染者」,其實都是具有魔法天賦之人。
艾碧嘉不僅發現,城市的不起眼角落,其實隱藏了一群具備魔法能力的居民,而且自己與失蹤的父親,也都屬於這樣的「魔法師」,只是因為父親為了保護她而做的精心安排,才得以將她的魔法天分隱藏至今。
魔法元素的現身,也讓《魔法禁界》多了一層奇幻風格,進一步豐富電影的特色。片中對於魔法的呈現,也具有一定的水準,雖然沒有角色在片中展現出太過驚人的法力,也沒有太神奇的魔法道具,但仍能適時地展現出魔法使用者居住區的特色。
魔法元素改變故事走向
魔法元素加入劇情,並不只是讓電影風格的更多元,在片中更起到引導女主角追尋更高目標的作用。魔法師的首領貝爾志在起義推翻暴政,想終結政府對魔法族群的壓迫。
艾碧嘉與他結識後,個人目標自然也不再只是尋找父親,而是進而追求革命。不過艾碧嘉心態的轉變,在片中也經歷過調適與磨合,並非很快地受到貝爾感召、對反抗暴政充滿熱情,在心態塑造上顯得較為合理。
片中艾碧嘉與貝爾攜手終結暴政的戰役,雖然受限於預算,缺少好萊塢大片的宏大場面和驚人特效,不過仍有把革命事業的不容易呈現出來,過程的塑造也有基本的娛樂性。而且電影反抗暴政的情節,正好能與近期香港人的「反送中」抗爭相呼應,相信能讓不少觀眾相當「有感」。
《魔法禁界》的片長不算長,僅約110分鐘。而有關終結暴政的題材,許多作品甚至都可以拍攝成三部曲,因此本片要在不到兩小時的時間裡,達成終結一座城市暴政的目標,自然得透過明快的節奏來達成。電影在敘事節奏上其實稍顯倉促,以致許多故事轉折處理較為突然,少了精心鋪陳的細緻,這也限制了本片的高度,算是略顯可惜之處。
或許《魔法禁界》不是頂級的奇幻、反烏托邦題材,不過劇情的塑造仍稱得上有基本的娛樂性,劇情的設定也有吸引人之處,加上故事題材與國際時事結合,因此依然是部值得一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