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近視王國,隱形眼鏡普及率高。但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隱形眼鏡族都曾買過「不適合」自己的隱形眼鏡,選擇直接丟垃圾桶或堆放家中,甚至僅7%民眾知道自身眼球弧度,只有不到兩成會正確看眼科或諮詢驗光人員,面對隱形眼鏡問題民眾大多選擇自己處理。醫生建議,民眾購買隱形眼鏡應尋求合法管道,配戴後如出現異物感、出現不規則散光、角膜充血問題,就需要注意。
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惠川指出,在診間常發現民眾購買隱形眼鏡時,以高便利性、價格便宜、美觀為首選,因而選擇在來路不明的管道購買隱形眼鏡,卻沒考慮到隱形眼鏡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出現不少錯誤迷思及傷眼行為。
鄭惠川表示,民眾也常忽略眼球弧度問題,因為每個人眼球弧度都不同,隱形眼鏡也有分不同弧度,戴太鬆可能鏡片會滑動、產生異物感;戴太緊則會拔不下來,產生「過緊症候群」,就可能出現不規則散光、角膜充血、淚液無法正常交換,導致視力受到影響。
鄭惠川分享,先前收治一名個案,每日配戴隱形眼鏡超過10小時,並出現眼睛紅、視力模糊、異物感重等情形。求助門診時,隱形眼鏡鏡片已如同吸盤一樣,擠壓角膜,導致結膜充血。最後,透過驗光檢查,發現該名個案因角膜弧度較陡,並且長期配戴不適合自己角膜弧度的隱形眼鏡,而產生「過緊症候群」。最後,經由專業人員輔助挑選合適隱形眼鏡,個案的眼睛問題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