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提出的軌道政策,近日遭到學者質疑,內容包括審查不符合行政程序,引發相關爭議。交通部長林佳龍22日說明,台灣過去的審查制度讓少數委員決定國家重大建設,現在應回歸由交通部作為主導,讓更多案子可以順利往下走,而不是繼續原地踏步。
林佳龍表示,他過去擔任台中市場時,發現交通部在審查軌道軌道建設的可行性研究時,即使10個審查委員裡有7、8人贊成,但只要有1人反對該案即無法通過。他表示,交通部應負責規劃,並經由學者的協助,讓相關方案變得可行,而不是讓少數人否決國家的重大建設,這樣才可以推動台灣向前走。
林佳龍表示,過去少數特定審查委員,讓好幾個縣市的鐵路立體化方案無法前進,這顯示出台灣過去委員會制度的浮濫,讓少數委員凌駕於政府之上,可以決定國家的重大建設,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現在交通部應重新承擔這些責任,藉助相關學者的幫助,讓相關案子可予以修正,並在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與環評等行政程序可以通過,讓國家的鐵路建設可以被規劃的更好。
林佳龍表示,前政府執政時,在鐵路立體化的中央地方補助辦法裡,增列了自償率的補助標準,地方政府在提案時必須滿足票箱收入等要件,這形同枷鎖,讓除了北高之外,其他縣市的鐵路立體化方案在這5、6年間原地踏步,違反了交通平權的理念。
林佳龍認為,自償率是一般企業用來計算財務成本,但鐵路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應是衡量周邊開發、時間成本,以及安全性,不應讓自償率綁住鐵路建設,他發現這些奇怪的現象,希望讓相關規定回歸正常。
林佳龍表示,未來將取消自償率等規定,內容希望中央可針對各級政府的財政能力予以補助,同時地方政府也得分攤配合款項,「中央不應該把政府該做的事情,推給地方去在,現在是在做歷史的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