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彰投

中原圳隧道通水 首宗原鄉農地納水利會灌區

仁愛鄉新生村和互助村納入南投水利會灌區揭牌儀式。(記者黃淑貞/攝影)
仁愛鄉新生村和互助村納入南投水利會灌區揭牌儀式。(記者黃淑貞/攝影)

【記者林萌騫 /南投報導】南投農田水利會16日在仁愛鄉清流部落舉行中原1號圳隧道通水典禮,將新生村和互助村的清流、中原及眉原部落農地納入灌區,開啟原鄉農地納入灌區的首例,也稍解原鄉土地位於水源頭,農民卻無水圳可灌溉的民怨。

活動中,由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頒發南投農田水利會擴大灌區正式核定函,並與立委孔文吉等來賓共同參與中原1號圳隧道通水儀式,透過揭牌及圳路灌溉閘門開啟象徵納入灌區後帶來穩定灌溉用水。

陳添壽表示,目前全國有68萬公頃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僅有31萬公頃在水利會灌區內,尚有54%灌區外農地的農友要自行解決灌溉問題,同時還要常面臨缺水及高成本取水問題。

埔里大坪頂地區為全國的百香果最重要產區,納入南投水利會灌溉區後,不但產量提高了,農民的灌溉用水成本更大減一半。

而原鄉土地多位於水源頭,卻從未納入水利會灌區,導致原住民的農民無水圳可灌溉,深覺受到政府不公平的對待。

清流社區發展協會表示,部落以生產川中米聞名,未納入灌區前,每到風災,部落就要動員許多人去整理私設的水圳,現在納入南投水利會的灌區後,有政府建設的堅固水圳,水源川流不息,農田灌溉用水就不用再煩惱了。

仁愛鄉長吳文忠說,原鄉有許多原本種稻的農地,就是因為取水不易,所以就廢耕了,相當可惜。他希望水利會能將仁愛鄉的萬豐、法治、親愛等部落農地也納入灌區,讓當地的生產的香糯米能繼續飄香。

南投水利會會長林庚辛指出,本會很多農業灌溉用水均來自原住民鄉,為落實與原鄉共享的理念,在中央資源挹注,以及孔文吉立委與地方代表多方努力下,促成原鄉農地納入灌區的首例,讓部落有穩定的水源發展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