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中國經濟下行嚴重 學者:未來全球經濟是關鏈

圖為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圖為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儘管中共預期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保6,但有學者認為,美中貿易戰仍懸而未決,再加上中國金融地雷、中國房地產降溫,是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嚴重的主要風險;而台灣在轉單效應、台商回台投資的挹注下,企業能否落實原本預計的投資,與未來全球經濟有密切關係,也是明年最值得關注的議題。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由於美國經濟表現仍一枝獨秀,包括經濟、就業等數據,比近來市場預期還要好,因此,未來預估仍會有各種短兵相接的衝突,美國日後以加徵關稅或限制IPO等來對付中國的手段仍可能出現。

「美中貿易戰的第一階段協議雖然已達成共識,各界仍在觀望這個協議會造成什麼結果」,邱俊榮說,美中貿易戰並非只是降關稅、增加美國就業等表象議題,更核心的本質是美國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質疑及挑戰;未來美國將透過與中共達成三個階段的協議來解決七大結構性問題,包括中國產業、市場開放、貨幣等政策各層面。

台商回流 是否落實待觀察

政府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根留台灣、中小企業加速投資等三大方案,累積投資金額已達8,300多億元。邱俊榮說,大家在質疑到底會有多少資金回台?投資是否能落實與明年全球經濟有著密切關係,因此,未來市場景氣更是關鍵。

另外,邱俊榮提到,台灣資源有限,應思考讓有限資源如何發揮更大效益,將有限資源使用於生產出口到易賺高附加價值的市場。但目前情況,台灣很多產業仍鑲嵌在中國供應鏈之下,尚能賺到一些錢;然而將來國際局勢的發展,國內廠商可能須與全球其他的供應鏈,做更好的上下游配合,這是台灣必須要走的路。

中國經濟機會論已不成立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表示,過去美中關係再怎麼分岐,在經濟上永遠是美中雙方可共同討論的語言,而擴大經濟往來,是確保美中未來關係可長可久的重要方式。但美中貿易戰出現後,經濟已不是美中關係重要的黏著劑,因為中國已不再那麼強大。

賴怡忠說,最近這兩年中國經濟下行狀況非常嚴重,雖然中國官方說,明年中國經濟可以保6,但實際已沒有人再相信它(中共)。到底是美中貿易戰把中國經濟打成這個樣子,還是原本中國經濟體質就已經很糟糕?不管哪種原因,代表過去認為的「中國經濟機會論」現在已不成立了。

賴怡忠表示,美中貿易戰關係,讓中國反映出本身實力的問題。過去大家認為中國非常大、非常強;由於現在中國經濟下行,連帶著社會、軍事統治等各方面的問題,中國雖然對台灣而言是個經濟機會的選項,但對台灣也是威脅,如何取得平衡?他直言,「中國經濟機會論」已沒有說服力了。

美對中進口下降 台灣卻增加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表示,美中貿易戰是結構因素無庸置疑,美國是否存在壓制中國的總體戰略,這方面是可以觀察的;因為美中之間的互賴還是很明顯,包括貿易金額還是相當大,加上現在的國際情勢與過往也不太一樣。

張國城提到,雖然美中貿易戰仍在進行,台灣對中國經貿仍有巨大依賴,是值得注意。但美中貿易戰之後,台灣對中國的貿易是否應該不再那麼依賴、民進黨執政的台灣若減少與中國經貿往來,這些是否就在鎖國?這也不是事實。

2016年台灣對中國經貿進出口總額1,573億美元,占台灣整個對外經貿30.9%,較上一年下降1%;到了2017年1,814億美元,較上一年成長15.4%,比重占31%;而2018年1,931億美元,占31.2%,較上一年成長6.4%,為台灣GDP的三成,比中國很多內部省分都高。

張國城說,美國對中國進口下降,但台灣對中國進口是增加的。今年1至9月台灣對中國的進口成長是5%,這麼龐大的經貿依賴,台灣本身的產業曝險程度一定要考慮;例如台灣有大量銀行放款是在中國,將來中國的金融地雷若引爆,對台灣的衝擊會非常驚人。

張國城表示,台灣與中國經貿依賴程度,也代表大量人力的往來及依存,很難隔絕中共的滲透;明年台灣不管誰執政,面對經貿關係,如果能讓台灣經貿轉型,雖然無法立刻擺脫對中國很大的依存度,但至少在其他方面能夠逐漸發展起來;台灣對美的經貿是對中經貿的1/3,未來在台灣政治發展上應要考慮到經貿問題。

最後,張國城說,在台灣對美的關係上,如何把握執政優勢,做出強化對美的若干作為,不管誰上台執政都是重要大事;過去是維持現狀,很多情況相對保守。雖然美國方面已通過《台灣旅行法》、《台灣安全加強法》,然而,不管美中關係未來如何發展、台灣未來會面對什麼樣的國際環境,這是台灣根本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