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膜的發明,過去大部分用在小孩身上,現在很多成人心肺功能衰竭時也在使用,尤其是現在中國的武漢肺炎很嚴重,很大部分拿來用於急救。
葉克膜的使用,首先將血液拉出來,移除二氧化碳,給予紅血球氧合,通常是疾病後期,心臟合併肺臟或沒有合併肺臟的衰竭時,在醫學中心,用於心臟停止跳動時,用以支撐生命。
葉克膜最先在1950年代由約翰・吉本(John Gibbon)創建出來,而後由明尼蘇達大學的外科醫生李拉海(C. Walton Lillehei)更進一步研發,1965年第一次使用在新生兒身上。
葉克膜使用標準在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規定,但基本上包含了嚴重的心臟或肺臟衰竭,在可逆的情況下,對傳統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准許使用。標準可能有以下情況:
低氧呼吸衰竭,高二氧化碳呼吸衰竭,不可逆的心臟性休克,心臟停止跳動,心臟手術後無法不使用心肺繞道術,心臟移植或使用心室輔助器時的替代循環。葉克膜用於敗血性休克的方面,比較有爭議性,但是使用率也是在逐步增加。低氧狀態,身體體溫在24~28℃之間同時合併心臟不穩定,或身體體溫低於24℃,心臟停止但有恢復潛力者。
於武漢肺炎的使用
在2020年二月開始,中國的醫師已經大量使用葉克膜,因武漢肺炎導致低血氧的狀態下,即使使用呼吸輔助仍是低血氧,據報告,大約3%的重症患者使用葉克膜,但這只是官方給予的報告。
根據中共官方報告,在武漢肺炎合併急性呼吸衰竭的情況下,使用葉克膜,有增加病患存活率。
在英國,葉克膜的使用有葉克膜中心,可以提高照護品質與促進病情好轉。
葉克膜的禁忌使用是相對的,一般的禁忌情況包括,病患使用葉克膜後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已存在嚴重疾病,如腦死、癌症末期、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血藥物;年紀很大;病況很嚴重、過去治療已經太久,不可能恢復等。
葉克膜的使用有好幾種型態,一種是靜脈接動脈(veno-arterial(VA)ECMO),一種是靜脈接靜脈(veno-venous(VV)ECMO)。這兩種模式,都是先從靜脈將血液拉出來,經過體外氧合,再回到動脈或靜脈。靜脈接靜脈的模式沒有心臟輔助功能。
靜脈接動脈
在靜脈接動脈的情況下,血液從左或右股靜脈(femoral vein)將血液拉出,然後再接回股動脈(femoral artery)。
靜脈接靜脈
在靜脈接靜脈的模式,血液從股靜脈拉出,再接回股動脈。有時是雙管腔導管將血液從右頸靜脈插入,將血液從上下腔靜脈同時拉出,再將血液注回右心室。
葉克膜的使用,需在有訓練過,有經驗的醫師來執行,從開始、維持到結束,同時還需要有護理師、呼吸治療師或血液灌流師。一旦決定使用葉克膜,病人必須5分鐘前預先使用抗凝血劑、靜脈注射肝素,以防止血栓形成,一旦葉克膜接起來,肝素要持續使用,預防凝血。
葉克膜在心臟手術後使用,可直接將管腔接在心臟的腔室之中,中心導管可由側胸進入,可讓病人在有知覺且可稍微移動的情況下等待肺臟移植。
葉克膜一旦建立起來,不斷地評估是需要的,監測靜脈血氧,測量氧合血紅素飽和度,還有監看肢體的循環狀況。
使用利尿劑
葉克膜建立之後,因為大部分病人都是體液過度負荷,因此要強力使用利尿劑,讓尿液增加。
葉克膜的撤下
當葉克膜使用中,病人的影像學有進步,血氧增加,可以考慮撤掉葉克膜的時候到了。若是心臟衰竭,左心室的功能恢復,可以考慮撤除。當病人狀況改善,葉克膜的血量逐漸減少,各種監測指數良好,逐漸將葉克膜管腔移除,病人自主循環。
葉克膜併發症
葉克膜的併發症,在神經學方面,可能會有腦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腦梗、缺氧性腦病變、不明原因的昏迷、腦死等等狀況。出血問題在30~40%病人會出現,而且可能有生命危險。連續的肝素使用,讓病人的血小板功能降低,繁瑣的手術過程,血小板數目要在10萬以上,讓凝血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當肝素讓血小板數目太少時,要使用其他的抗凝血劑來替代肝素。
早產兒使用葉克膜,若在32週以前使用,容易造成心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