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皇帝在位17年,歷7場瘟疫,前後15年。明末,京都有近60%左右的人死於鼠疫,蘇州23萬戶僅剩5萬戶,全國人口死亡過半。有學者說:明朝亡於老鼠。 |
明朝萬曆年間旱災比較多,同時瘟疫大作。萬曆8年(西元1580年),大同境內十戶有九戶「中招」,死亡率非常高,傳染者接踵而亡。潞安地區患病者脖子腫大,因此病傳染性極強,沒有人敢探望患者,患者死了也沒有人敢收屍憑弔。
明末鼠疫 京城日死萬人
崇禎6年(西元1633年),瘟疫又在山西出現。崇禎7、8年,史載山西興縣鬧饑荒,盜賊四起,劫財殺民,天突降瘟疫,得病者朝發夕死。疫情凶悍,百姓恐慌逃離,一夜間,整個城都逃空了。待到崇禎10年,整個山西境內瘟疫瘋行,過半的人口死亡。
崇禎14年,大名府瘟疫爆發,京師、天津、河南相繼覆沒。「民死不隔戶」,華北地區50%~60%的人口死亡。崇禎16年2月,鼠疫攻入北京城,街坊間看不見小孩了。從九門抬出去埋葬的屍首,有的有棺材,有的沒棺材,多達20餘萬,拉棺材的馬車造成交通堵塞。昔日的繁華京都儼然成為一座「死城」。劫後餘生者,衣裝狼狽不堪,和乞丐沒什麼兩樣了。
《崇禎實錄》記載,崇禎16年4月,北京城內每天死亡的人數高達萬人。6月到8月間,通州、東安、霸州、文安、大城、保定一帶患者無數。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一旦染上,全家全家地死,非常恐怖。
明末的那幾場肺鼠疫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夏秋季的患者先是在腋下或大腿之間長出一個帶硬核的包,數刻之間就死掉。春季時的患者一吐痰血,或者是吐出像西瓜水一樣的血水,之後馬上就死掉,什麼藥都不好使。因為有腫塊,民間也把它叫疙瘩瘟,實際就是淋巴結腫大。
崇禎16年8月,天津爆發肺鼠疫。全家死絕,一家挨著一家,無一保全。「京師大疫,死者無算。」「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殮者。」有的患者一兩天即死;有的早上得病,晚間就死了;有的直接當場「暴斃」。
有清人在其筆記材料裡描述明末鼠疫的情形。其中講到,京師兵科曹直良、古遺正二人,在茶館裡與客人茶飲,起身給客人遞茶,作揖寒暄,身子還未站直,人就咽氣閉目了。兵部朱念祖拜訪客人從外面回來,腳才踏進大門就突然死去。宜興人吳彥升,升任通判,坐船上任臨行前,一個隨僕突然死亡,只好叫另一僕人去買棺材安葬,結果這個僕人去了就沒回來,死在棺材鋪裡了。
死亡的人中,也有做壞事現世遭惡報的。有兩賊半夜去偷東西,碰上一戶因鼠疫人丁盡絕的人家。一賊在屋頂望風,一賊進屋行竊,出來將贓物遞給屋頂上的人。兩人正傳遞著呢,突然雙雙倒斃,也就是幾分鐘的工夫。
瘟疫損耗明軍戰鬥力
中國大陸有學者指出,明朝終結於鼠疫。從明末鼠疫給崇禎王朝造成的重創上來說,鼠疫的確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明末京城人口約在80萬到100萬左右。瘟疫高峰時,日死萬人。崇禎16年年底,京城死了20%的人口。物資緊缺,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亡國之前先亡命了。民心不在抵禦外侮上,而是在逃命上。
放眼全國,餓殍遍野、哀鴻敗象。明末關內各省總人口數約1億人左右。瘟疫災變、戰爭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0%。華北地區約1千萬人口死於瘟疫。
鼠疫也大大摧毀了明軍的戰鬥力。瘟疫肆虐後的明軍「鳩形鵠面,充數而已」。由於軍糧不足,餓得不行,很多士兵站都站不起來,用皮鞭抽打也精神不起來。京城守城士兵只有區區5萬,15、16萬個城牆垛口,平均1人守3個垛口。馬匹也染了瘟疫,3萬匹戰馬只剩下1千來匹。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京師內外城堞凡十五萬四千有奇,京營兵疫,其精銳又太監選去,登陴訣羸弱五六萬人,內閹數千人,守陴不充。」
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擋得住李自成的50萬精兵呢?
瘟疫劍指大明 不染清軍
大明的京都不攻而克,不可不謂之天意。
比較奇怪的是,李自成率兵轉戰南北,軍隊中卻少有染上瘟疫的。清朝的文獻中沒有關於闖王軍隊死於瘟疫的記載。明朝的地方志中有些許記載,但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李自成的軍隊是如何抵禦瘟疫的。明末的那場鼠疫對李自成軍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
更為奇特和神異的是,清軍從關外一路殺來,入關,和明軍交戰,過程中竟無一人染上瘟疫。鼠疫的傳染性極強,那時的人們也沒有什麼隔離措施,哪怕只有一人染上,都會在短時間內染遍全軍。神奇的是,瘟疫似乎沒有把清軍納入消滅對象,劍鋒直指大明王朝。
有人解釋,清軍不染瘟疫,是因為來自關外的滿蒙大軍為馬背上的民族──鼠疫通過跳蚤傳播,而跳蚤怕馬的騷味。這個說法比較牽強,跳蚤傳播並不是鼠疫傳播的主要途徑。鼠疫是人類一號病,是可以人傳人的,肺鼠疫則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戰場上短兵相接,廝殺、喊叫,飛沫傳播、傷口感染是大概率。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連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都未能倖免。
明朝末年,敗象盡顯。臣子慵懶、官員腐敗,軍中將領與地方勢力勾結屯田占地,百姓飽受天災、人禍侵擾。儘管崇禎本人勤勉,也無法挽救前幾朝的閹黨亂政之後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明朝大勢已去,王朝終結,已成定數。(下週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