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30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超過4成民眾經常感到孤寂,30歲以下年輕人更是高風險族群,其中11至20歲、21至30歲分別有超過6成1、6成5感到孤寂,值得留意的是台灣青少年的孤寂感不亞於其他國家,甚至超前世界。
《遠見》與精神健康基金會合作「2020年孤寂大調查」,發現44.2%國人經常感到孤寂。比2014年驟增12個百分點。據內政部統計,2019年台灣的一人戶創新高,達295萬戶、占33.4%。獨居者大增,孤寂現象也日益嚴重。
專家認為,孤寂讓身心不健康,導致各種致命疾病,連帶造成的損失與社會成本,恐將拖垮各國財政。
調查也發現,超過6成台灣青少年正深陷孤寂中,30歲以下孤寂感最重,11至20歲有61.6%、21至30歲有65.2%感到孤寂。衛福部統計,近年自殺已是台灣青少年前二大死因,僅次於意外。2018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更達4.4%、創20年最高紀錄。
調查指出,台灣青少年的孤寂感不亞於其他國家,甚至超前世界。對比英國考克斯基金會(Jo Cox Commission)發布的調查,英國每8人有1人經常感到孤寂,其中有43%青年孤寂無助。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一項針對全球的孤寂調查也察覺,16至24歲的青少年是最孤寂的一群,比例超過4成。
未婚單身者和獨居人士,也都是孤寂高風險群。調查顯示,若以婚姻狀況分析,未婚者孤寂感最高為61%,其次為離婚43.5%、已婚34.5%、喪偶29%、再婚20%。以居住狀態分析,獨居者孤寂感最高,為62.4%;與配偶及其他家人同住孤寂感最低,為32.5%。
失業、低收入亦是孤寂的潛因子。調查也發現,71.5%待業者有孤寂感最高、63.3%學生有孤寂感居次;收入愈低,孤寂感受愈明顯,年收入低於50萬元,每2人就有1人感到孤寂。
美國孤寂症候群專家,芝加哥大學認知與社會神經科學中心主任約翰.卡喬波(John T Cacioppo)證實,孤寂會誘發身體發炎反應,影響人的感覺、行為與生理,導致早逝。寂寞和社會孤立,會讓社會付出龐大代價。例如:日本平均每小時有3人正「孤獨死去」,超過100萬人口的「繭居族」更是棘手的社會問題;德國首都柏林,350萬人口有近半數獨居,「孤獨死」年逾300人。
這項調查針對2020年國人孤寂現象展開調查,調查時間從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2月8日止,發放調查共2414份,回收有效樣本數1150份。